眼下他麾下直轄的兵馬,三個營一萬三千人,十成的披甲率。
步隊除去占了總人數一半左右的炮隊和銃兵穿戴鎖子甲等輕便的甲胄之外,其余俱是穿戴全套的明甲。
近衛騎兵營則是全套明甲,師中共有明甲八千領。
胡知禮統管的第二師情況更為緊張——兩萬人雖也是十成披甲率,明甲卻只有五千領,主要集中在騎兵和精銳陷陣步隊中。
其余普通的軍兵都是穿戴布面甲,至于銃兵則是無甲。
現在漢中鎮下的軍隊配比,銃兵和近戰兵的比例已經差不多達到了六四比。
銃兵六,近戰兵四。
漢中鎮的近戰兵已經做到全員披甲。
但是河南、湖廣、山東三鎮兵員的披甲率卻仍然不足。
不過好的一點是,海誓銃的產量很高。
如今年產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兩千桿每年
陳望對于軍隊整編的計劃,所有的營鎮近戰兵的比例和銃兵的比例改換到一比一。
如果是之前的鳥銃,銃兵占到半數,自然是不行。
但是現在海誓銃的技術逐年的精益,威力和射程都有相應的提高,這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產出的海誓銃,可以全面列裝銃刺,那么甚至可以全員使用海誓銃,直接將十八世紀在歐洲才成熟的線列步兵戰術搬到現在。
不過銃刺的問題,在目前還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想要突破還需要時間和技術的積累。
目前,山東、湖廣、河南三鎮都在接受改編,漢中鎮下所積累的海誓銃,勉強對于三鎮原有的軍兵進行了改編。
山東鎮一萬二千余人,河南鎮三萬九千余人,湖廣鎮一萬八千余人。
近戰兵和銃兵各占了三萬五千人。
近戰兵的披甲率在八成左右,還有七千領盔甲的缺口。
左、猛、西軍三部整編之后的新軍,共有七萬二千人,武備仍舊沒有替換,很多甲胄根本就達不到合格的標準。
也就是左良玉麾下的兵馬武備稍微好些,但也只是稍微好一些。
三鎮也都需要武備進行換裝。
按照漢中鎮如今的海誓銃產量,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徹底對其完成換裝。
盔甲的話,就有些遙遙無期了。
“南國如今我們實力足夠,軍器局制作的盔甲全都優先供應給六大宣慰司吧。”
陳望考慮了很久之后,最終做出了決定。
事有輕重緩急,四川那邊的局勢不穩,戰事一觸即發。
一線部隊的裝備必須優先保障,至于南國這邊......
還可以再等一等。
“河南、湖廣、南直隸三處的軍器局,如今的情況如何了?”
陳望做出了決定,而后繼續詢問道。
雖然漢中鎮軍器局幾番擴大,但是僅靠一處軍器局供應整個勢力還是有些勉強。
其余三地的軍器局發展也要提上日程了。
“河南軍器局已經重新選址,區域內部水流穩定,已經修建了不少的水力設施,海誓銃已經開始投產,如今月產海誓銃已經可達三千桿。”
“后續所有設施修建完畢,按照規劃,河南軍器局的產量可以達到漢中鎮軍器局的產量,月產兩萬桿。”
河南是中原腹地,在河南的內部,有著大量技藝純熟的工匠,收攏的工匠人數比漢中鎮幾番擴編之后的工匠數量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