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李巖,早已經被權勢蒙蔽了雙眼,被仇恨充盈了胸膛。
為了達成目的,他可以使用一切的手段,不惜一切的代價。
“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
陳望輕輕的拍了拍手,輕描淡寫道。
“戲已經演的夠久了,等到萬民軍的主力將要抵近一號棱堡外圍之時,一鼓作氣攻下他們的一號棱堡。”
一號棱堡,是陳望定下的代稱。
河西萬民軍的棱堡防線共有三座大型棱堡,呈三角之勢互為依仗。
分別位于北,西南、東南三處。
陳望將北部的大型棱堡定為一號,西南定為二號,東南定為三號。
一號棱堡其實早就已經能夠攻下。
之所以遲遲沒有打下,是因為還需要一號棱堡作為誘餌,來引誘李巖這一條大魚上鉤罷了。
萬民軍雖然將軍中大部分的火炮和銃槍都集中在這三座棱堡之中,但是仍舊沒有發揮棱堡的優勢。
他們沒有時間去完善軍備,哪怕是李巖收攏各地的工匠,在南京成立專屬的軍器局日夜不休對于漢中鎮的銃炮進行仿制。
但是短時間內卻是僅僅生產出少數的燧發槍,而且這些燧發槍的擊發率還不高。
現今的萬民軍之中仍然是以火繩槍為主。
火炮也是以虎蹲炮,佛朗機為主。
萬民軍的銃炮和靖南軍的銃炮之間存在將近一代的代差。
軍兵之間的訓練度也不是一個檔次。
現在李巖已經咬鉤,那么也就不需要再留著一號棱堡繼續掌握在萬民軍的手中了。
“一號棱堡攻陷之后,將軍中一應重炮全數調集到棱堡之中,作為火力支援。”
陳望有條不紊的下達著軍令,所有的計劃在最初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下來,現在他不過只是將當初在中軍部時就決定好的方案全盤托出。
“令,左光先率部退出揚州馳援河西戰場,揚州方面軍一應指揮權全數交給艾能奇,他的任務仍然不變。”
揚州城中萬民軍的抵抗正越發的薄弱,他們的戰斗意志也已經降到了最低。
眼下的局勢,揚州城的淪陷與否已經無法決定戰場的最終走向,只要繼續給予壓力即可。
真正能夠一錘定音,在于河西。
萬民軍雖說是困獸之斗,但是終究還是有二十五萬的兵馬。
現在河西的戰場上,他麾下主要的兵馬組成還是山東鎮和西軍改編而來的河南鎮。
這兩鎮的兵馬雖然都是精挑細選而來,也經歷過了不短的訓練。
但是他們的始終是脫胎于舊軍,戰斗意志和戰力,以及武備方面比起漢中鎮來說還是要差上不少。
在這種足以決定命運的時刻,陳望自然是更相信自己直控的漢中鎮。
漢中鎮五師兵馬,全都是嚴格按照戚家軍的選兵法從各地之中選拔出來,一直以來都進行著嚴苛的訓練。
他們裝備著最好的武器,最好的盔甲,在軍法官和宣講官的帶領下成軍。
以往那些舊軍之中存在的陋習,軍官視軍兵為奴仆之類的情況,在漢中鎮內是完全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他們是區別于這個時代的新軍。
他們并非是從各地被強征而來,也并非是被裹挾的流民。
他們經歷過苦難,所以知道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他們接受著新式的思潮,在宣講官的宣講之下,在軍法官的教導下。
他們明白自己到底是為什么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