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清廷第一次在紫禁城舉辦的朝會。
依照著明廷的舊制,一件件的事情上呈而來。
殿中依次呈上擬定的詔令、各地捷報與降表,皆是既定之事,此刻不過昭告天下,以示新朝氣運鼎革。
隨著朝陽逐漸的升起,所有的奏事都已經呈遞。
但是黃臺吉卻并沒有下令朝會的結束,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左側武官的隊列之中,看向一名身形魁梧的戰將,詢問道。
“拜音圖。”
“靖南軍的部署,還沒有探查出來嗎?”
左側武官拜音圖居于前列,他原先是鑲黃旗的固山額真。
譚泰死后,他舊接任正黃旗的固山額真,如今協管軍政。
雖然如今在國中效仿明朝的制度設立六部尚書,但是六部的尚書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太多的實權。
軍政大事,仍舊在一眾旗主和固山額真的手中。
“回稟陛下,昨夜已經收到了關于山東方面的情報,匯總近些時日得到的情報,靖南軍的大概部署已經是探查清楚了。”
黃臺吉微微頷首,示意拜音圖繼續說下去。
“我軍西路大軍,在肅親王帶領之下,已經攻克河南彰德府,北直隸大名府,在開封府一帶與明靖南軍遭遇。”
“明靖南軍有兩部在黃河以北,一部固守延津、一部固守懷慶,兩部皆為漢中鎮下營兵,延津守將為明總兵左光先、懷慶守將為明總兵尤世威。”
黃臺吉雙目微微瞇起。
“左光先、尤世威……”
作為敵人,明廷的一眾將校,黃臺吉自然了解。
這兩個名字黃臺吉比較熟悉,尤世威曾經在遼東任職,左光先也在塘報之中多有提及,兩人在明軍一眾將校的聲名并不低。
黃臺吉向來慎重,他并沒有和其他人那般小瞧明軍的一眾將校。
戊寅之變和松錦大戰,都證明了明軍在絕境之中爆發的戰力,不容小覷。
靖南軍麾下五鎮之中,以漢中鎮的兵馬最為的強勁。
“陳望。”
黃臺吉輕念著陳望的名字。
對于陳望,黃臺吉沒有絲毫的輕視。
戊寅之變時,陳望僅僅只是漢中鎮的總兵,所領入援兵馬不過三千。
在其南下之后,卻是猶如彗星一般崛起,平三十六營,伐萬民軍,氣吞萬里如虎。
僅僅四年多的時間,便已是占據中原,掌控江淮。
河南、山東、湖廣、南直隸四省之兵為其所統,麾下帶甲之士逾四十萬。
這四十萬的兵馬之中,雖然有不少的降兵,但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李自成麾下的順軍精銳,黃臺吉是見識過的,雖然比不上他麾下的兵馬,但是卻已經算得上一支強軍。
與李自成齊名的張獻忠想必也不會太差,而南國諸鎮的兵馬在經過了精挑細選之后,也絕非是一支弱旅。
黃臺吉雖然沒有和左光先、尤世威兩人對陣過,不知道兩人的底細。
但是既然左光先、尤世威兩人能被委任為漢中鎮的將校,作為陳望的直屬將校存在,必然可稱良將。
陳望漢中鎮兩營四萬的兵馬,守備河南,河南的腹地還有上萬的兵馬協守,必然是找不到多少的機會。
想到這里,黃臺吉心中也已經有了主意。
“傳令給豪格,西線以維穩為主,無我軍令,不得進攻,只以襲擾為主。”
拜音圖恭順的應了一聲之后,再度出言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