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心中沉吟。
攻陷京師并沒有花費他們太多的氣力,傷亡并不大。
周延儒帶領的兩鎮援兵在西郊被他們擊潰。
周延儒不知軍事,將軍權交付于唐通之手。
可惜的是,兩鎮軍兵早已經沒有當初在松錦決死的氣勢。
在陷入了清軍的包圍圈之后,兩鎮兵馬大潰。
敗亡近在眼前,周延儒命親從將其殺死,誓不做清廷俘虜。
周延儒任職首輔,過大于功,不善治國,不通軍事,以致于國勢頹廢。
結黨營私、欺君誤國。
機械欺蔽,比匿容私。
濫用匪人,封疆已誤。
然臨危之時,能以身死而全名節,終難苛責。
相比于周延儒最后的果決,唐通和白廣恩就顯得有些不堪。
唐通在兵潰之后,毫不猶豫的領軍投降了清軍。
白廣恩則是領家丁百騎逃離戰場,但隨后逃至保定之時遭遇清軍截擊。
其子白良弼在松錦之戰被俘,后投降清庭。
重重圍困之際,清軍遣其子白良弼勸其歸降。
白廣恩最終也選擇了投降一途。
明廷在北國的最后一支野戰之兵,也就此被清廷納入了掌控之中。
在裁汰了一些不堪用的弱卒之后,得兵兩萬人。
攻陷京師之后,收降四鎮兵馬兩萬。
明四鎮兵馬原有四萬人。
在外城告破之后,他們依托街巷仍舊與入城的清軍搏殺。
昌平鎮總兵李守鑅、薊州鎮總兵朱國棟、保定鎮總兵張世顯三人先后戰死。
四鎮兵馬也因此才最終崩潰開始投降。
“京師附近的綠營兵整訓的如何了?”
黃臺吉在沉思了許久之后,發問道。
拜音圖恭順的低下頭,繼續匯報導。
“京師附近的原明京營兵、昌平、保定、薊州、密云、東協、五鎮兵馬合計四萬人,依照前朝舊制重新整訓,化為六營。”
“由白廣恩、唐通兩人各統一營,另外四營自各旗之中選拔英杰為將,如今皆已赴任。”
“只要陛下一道諭旨,即刻便能夠調往戰場。”
黃臺吉心知肚明,明廷的這些兵馬不是沒有戰斗力。
之所以在他們的兵鋒之下一觸即潰。
一是因為一直以來在野戰之中,明軍都鮮少獲勝,因此面臨他們之時士氣憑空便會被削弱一截。
二則是因為武備缺乏,軍餉短缺,軍兵缺衣少食,談何戰斗力。
滿餉滿糧的明軍。
在松錦他已經見識過了……
黃臺吉眼眸之中驚芒閃動。
“四萬……”
但是四萬人,仍舊遠遠不夠。
南進的大軍,他已經撒出去了十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