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數量規模的優勢,使得清軍掌握著戰場更多的主動權。
“嗚————”
蒼涼的號角聲在陳望的耳畔響起。
陳望轉身側目,循聲望去。
右翼的位置,清軍一支千人規模的騎兵正在排布軍陣。
那軍陣并非是昔日在勤王之時清軍常用的沖鋒陣勢。
他們并未采用傳統的散騎沖鋒陣型,而是以驚人的紀律性收攏隊形,三排密集的騎墻逐漸成型
清軍的甲騎在不斷響起的號角聲,逐漸靠攏在一起,組成了三排密集的陣列。
陳望神色平靜,清軍甲騎所列的軍陣,正是墻式沖鋒的預備隊形。
“嗚————”
同樣低沉的號角聲也在清軍甲騎軍陣的前方響起。
那是河南鎮第五師騎兵營的部隊,在軍旗和角號的號令之下,靖南軍的甲騎也開始了列陣。
戰馬低嘶,鐵蹄輕叩大地,騎兵們平舉騎槍,鋒刃如林。
兩支當世最強的鐵騎,在號角與戰旗的指引下,如同兩柄出鞘的利劍,緩緩逼近。
先是小步徐行,密集的馬蹄聲緩緩響起。
繼而碎步快走,大地開始微微震顫。
最后戰馬的馬速被提高到了最大,鐵蹄聲如蒼穹之上的悶雷滾動。
“殺!!!”
沖鋒的怒吼驟然爆發,兩支鋼鐵洪流轟然對撞!
只一瞬之間,便已經是掀起無數腥風血雨。
黃臺吉時期的清軍,無疑是這個世間最為強大的軍隊之一。
在黃臺吉控制之下的清軍,軍紀森嚴,組織度極高。
這一點,從崇禎二年的四城之戰之中的細節便可以證實。
清軍主將阿敏被明軍擊敗,丟下大軍逃亡。
在明軍優勢兵力的即將合圍,主將奔逃的情況之下,完全失去了指揮的狀態之下。
《滿文老檔》記載著了這樣的一幕。
“眾兵聞主將已出,或四五十人為隊,或二三十人為隊,奔走永平。”
“敵兵四出遮擊,我兵沖出重圍,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耳。”
在主力戰敗,主將敗逃,留守的兵馬竟然能夠自發的組織起來,在明軍完成合圍之前逃走。
在之后的數次入邊,以及松錦的大戰,清軍所表現出來的戰斗力都極為強悍。
而更為強悍,則是他們還善于學習。
黃臺吉在見識到了火器的犀利之后,直接便開始邁出了仿制火器的步伐,先造紅夷大炮,再練列裝火器的全火器部隊烏鎮超哈。
這一次的賈莊之戰,因為陳望的加入而發生了改變。
而清軍雖然戰敗,丟失了不小的底蘊,少了許多的截獲。
但是卻因為賈莊之時的戰敗,開始學習了墻式沖鋒。
雖然很多地方,都有瑕疵。
但是清軍,現在所使用的戰法,無疑是陳望在賈莊之戰中使用過的戰法,也就是近代騎兵常常使用的戰術——墻式沖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