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炮手剛剛完成一輪的齊射,他們雖然在此前注意到了靖南軍停在了原地,但是并不明白為什么靖南軍在這么遠的距離止步。
在軍校們的呵斥軍令之下,他們還正忙著清膛裝填,根本沒有想到會遭遇靖南軍的炮擊。
當如雷般的震響聲響起之時,整個陣線之上的清軍炮手都陷入了巨大的驚疑之中。
突然襲來的彈雨讓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準備,完全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靖南軍的炮兵從來都不缺乏實戰的歷練,在平日之間也從來不缺乏炮彈和火藥來磨礪技藝。
他們用尺規測量好了角度,計算好了大致的落點。
而清軍一直保持著靜立的狀態,也沒有任何的人有想到會遭遇到炮擊。
因此靖南軍第一輪的齊射,命中的炮彈數量達到了一個驚人的規模。
起碼有近十發炮彈精準地落入清軍的炮兵陣地之間。
一門大將軍炮的炮架被直接命中,沉重的炮身被掀翻在地,壓倒了旁邊正在搬運炮彈的炮兵。
還有幾門火炮被炮彈砸中,飛濺的鑄鐵碎片如同死神的鐮刀,將周圍的軍兵成片的掃倒。
更多的炮彈則是砸在了炮兵的陣列之中,將陣列之中的軍兵們砸的支離破碎。
清軍部署在炮兵陣列兩翼的部隊是作為掩護的輕騎騎陣。
在炮擊之中,這些騎兵部隊直接便是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
戰馬被突如其來的巨響和爆炸驚得人立而起,嘶鳴著四處亂竄。
一枚炮彈精準的砸入了清軍的騎陣的正面。
它先是從低空掠過,砸碎了一名騎兵的半邊身子。
隨即落下而后在頗為濕軟的地面上再度彈起,又以離地數尺的高度橫掃而過,連續撞斷了兩匹戰馬的馬蹄,又將兩名清軍騎兵掀翻在地。
最后才將動能徹底的消耗殆盡,無力的陷落在泥濘的土地上。
受驚的馬匹拖著殘缺不全的騎手瘋狂沖撞,又驚擾了更多的戰馬,馬背上的騎士雖然竭力的控制著座下的馬匹,但是卻仍舊是收效甚微。
清軍原本嚴整的騎陣就此陷入了極大的混亂。
而在其后方不遠處的步兵方陣和陣前的中型火炮也同樣未能幸免,更多的炮彈的目標是針對于他們。
他們的身前是射程威力都要更短和更小的步兵支援火炮,能打的炮子都在六七斤左右。
清軍的鑄炮方法雖然相對于明軍來說更為先進。
但是相對于靖南軍來說,卻是還差上許多。
同等的斤重,靖南軍的火炮就是打的比清軍的火炮更遠,威力也更大。
這是陳望在與濟寧之戰前期與多爾袞交鋒的時候,一點一點的測距而出,清軍的火炮射程比起他們的射程要少上很多。
清軍前陣的中型炮兵陣地也就此遭遇了不小的傷亡,很多的炮兵在炮擊殞命。
不少的鉛制實心炮彈也狠狠砸進清軍步兵的陣列之中。
雖然土地松軟,但是仍舊有一部份的炮彈還是彈跳著而起。
實心的炮彈彈跳著犁開一道道血胡同,留下了一條條由破碎人體和狼藉裝備構成的恐怖軌跡。
一發幸運的炮彈甚至連續擊穿了兩個步兵縱隊,所過之處殘肢斷臂四處飛濺,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在一瞬之間便已經在整個清軍的大陣之上彌漫開來。
泥土與血霧混雜著無數凄厲的慘叫聲在清軍的大陣之中升騰,那令人心悸的慘叫聲甚至短暫壓過了炮火的轟鳴。
面對炮擊,清軍步兵的表現,比起靖南軍的表現來說,完全要不堪的多。
清軍中軍前陣,是主要的組成是一萬余名漢軍旗的旗兵,以及作為兩萬余名新附的綠營兵。
旗兵的戰斗意志勉強還算堅定,在遭遇到突如其來的炮擊之后,雖然有些混亂,但是終究還是在將校的呵斥和對于督戰滿軍的恐懼之下沒有多久便恢復了鎮定。
但是綠營兵的表現就極為糟糕,他們本來就是在清軍的逼迫之下被迫拿起刀槍。
又在此后多次的戰爭之中被清軍當作炮灰趕上前線。
連番的受挫早已經是讓他們的士氣極為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