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帝子辛的責怪,武庚不由得低眉垂首,神色有些黯然,卻也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唉!”
帝子辛見狀,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接著安慰說道。
“算了,也不能怪你,吾知道,這些年來,你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你也不容易。
忠臣良將可貴,但這天下文臣武將何其多,又如何能盡是忠臣良將,有時候,小人能夠比忠臣還忠,還有用。
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懾服他們,讓他們為你所用,用在你需要他們出力之時。”
帝子辛教導著武庚行帝王之道,雖然他自己并不需要如此,可不代表他不懂。
擁有著世間生靈之巔的境界和力量,這世間想要瞞住他的東西不多。
人心復雜,他掌控不了,但世間生靈,無有敢明面忤逆他,是以他無論推行改革,或是頒布政策,朝廷上下都鮮少有反對的聲音。
武庚點了點頭,牢記帝子辛的諄諄教誨,將帝子辛的話,都記住心里,時時感悟,有些他沒經歷過,還不懂,但他以后會懂的。
既然沒有鎮壓天下的武力,那么,權謀方面,自然就要多學習一下。
帝子辛來到武庚面前,緩緩坐在太子椅上,撫摸著椅子扶手。
這太子椅的樣式,與他那皇帝椅一樣,底基是雕刻著洪荒天地,椅背上刻著蕓蕓眾生。
意為主宰天地,背靠眾生。
眾生是天朝之基石,是氣運之基石,皇帝者,背負眾生,守護眾生,也將被眾生所擁護。
這還是費仲、尤渾想出來的,帝子辛覺得確實不錯,是以帝子辛的皇帝椅和武庚的太子椅,都是這種樣式。
于是帝子辛接著說道。
“孤知道費仲、尤渾是奸臣,是小人,可孤依舊沒有殺他們,還給了他們成神的機緣,令他們更加忠誠于孤。
量劫之后,封神榜的歸屬尤為重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其下神官、神將和神兵們不知凡幾,何其龐大的力量。
量劫中,逆周節節敗退,死傷無數,可最終能夠占據正神位的又有多少?
即便孤不能執掌封神榜,又如何?”
帝子辛自信的說道,他是既要逆改大商滅亡的國運,也要派人去占據封神榜神位,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父親英明,武庚銘記于心。”
武庚來到桌案前,拱手笑著說道,這件事他當然知曉,并且這些年來監國,也是感觸極深。
不論是之前的封神榜眾神,還是如今盡歸道教的四脈,都是相互制約,又互有聯系。
截、闡、商、周四脈,兩兩敵對,又兩兩交好,雖然鬧出了不少事端,可武庚更不想看到一個團結一心的四脈道教。
總之,無論如何,只要商脈還在,道教就很難與大商天朝為敵。
否則正統一定,其余諸脈皆叛教逆徒也!
本來還有個佛脈,可靈山失陷,如來圓寂,而后眾佛徒又宣布獨立成教,西方大地更是諸城叛亂。
所以道教佛脈隱而不顯,待大劫過后,重立佛祖,方可重啟佛脈一系。
當然,佛祖愿意繼續獨立,也無不可。
至于到時候能不能爭得過道教,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好了,天下眾生,皆有所求,不過名利,誰又能逃得掉。
如今世家大派皆在休養生息,當務之急,還是平定西方諸城叛亂,可有對策說來?”
帝子辛見武庚也受了訓誡了,于是問起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