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這座山上爬下來,也沒比爬上來容易多少。
實際上,兩人順著前人踩出來的山路往下走去,居然直接連到了那只巴蛇壓出來的巨大石道。
石道靠近山體的那一側,竟還有人鑿石架木作成的石棧,兩人一開始不明白這條石棧存在的意義,結果他們還沒走到一半,那只巴蛇就又再爬了上來,蜷曲在這條石道上休息。
吳求道拉著三花貓躲到了石棧里面,眼看著巴蛇那幾十米粗的蛇軀在離他們不到兩米的地方呼吸起伏,它鱗甲的縫隙之中不斷分泌出馨香的粘液,還長出了許多顫動的蛇毛。
蛇毛馬角,世所罕見
三花貓忍不住好奇,拿著尖刀砍下一根蛇毛,結果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太過敏感,那只巴蛇仿佛被針戳了一下,迅速地穿行了起來,在石道內掀起了一陣狂風。
吳求道趕緊將三花貓壓在了身下,用手牢牢抓著木制欄桿,防止兩人被風吹走。
經過這次驚嚇以后,三花貓再也不敢亂碰亂動,只緊緊抓著吳求道的衣角。
石棧之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石像,身披長袍,雙手合十。
吳求道好奇地問道“這是什么”
“這個啊,是道祖神吧,保佑行路之人一路平安的。”三花貓解釋道。
原來在諸夏古代有祭祀道路之神的習俗,道祖神也叫道神、祖神、行神、路神、路頭神。在周禮之中,行神的地位很高,甚至是天子七祀及諸侯五祀祭拜的對象之一。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史記中所說的“既祖取道”,即是先秦古人出遠門祭祀道祖神的活動。
荊軻刺秦王臨行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眾人先是祭祀路神,然后設宴,高漸離演奏樂器,荊軻唱歌,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典故。
至于這位道祖神具體是誰,說法不一,史記里認為是黃帝元妃嫘祖。
「帝周游行時,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為祖神。」
這就是說黃帝攜帶元妃嫘祖巡行全國,嫘祖因教民蠶桑而累死于道上,所以黃帝祭祀她為諸夏之“祖神”,即保佑出行平安之神。
聽完三花貓的這段解釋之后,吳求道第一個想法就是三花貓果然是官宦家庭子女,小小年紀國學教育就這么好了,放在后世怎么說也是個學霸女神;
第二個想法就是,這里不愧是西陵古國故址,嫘祖的身影在前往西陵地穴的路上不斷出現,這密集得都給了吳求道一種不好的預感,嫘祖該不會是這個副本的boss吧
吳求道開口問道“我看這巴蛇應該是經常在此地出沒,甚至都有人在這挖出了一條石棧,時間上來說,至少也得有一兩年了,你怎么會不知道這里有巴蛇出沒呢”
三花貓嘟起嘴來“我也不知道啊,以前我都是跟著隊伍走的,只記得幾個關鍵的路標,這次我走的山路跟之前可能不太一樣,加上小哥哥你追著那匹狼亂跑,才繞到這里來了”
吳求道點點頭,而且這只巴蛇看起來很宅,很可能只有捕食才出門,平時一直蹲在這座山的石道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