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曾記載了一件不入史冊的異事
古人常說天河與大海相通。西漢時有人住在海邊,每年八月都看到又浮槎從天而降,從不失期。于是就有個膽大的人爬到了仙槎上,又在上面搭了間房子,多備糧食,乘槎而去。
那人坐在仙槎之上,一開始能夠看到星月日辰,再往后就只能看見廣闊無垠的高天之上一片漆黑,模湖得什么也看不清,更分不清晝夜。
過了十幾天,仙槎到了不知什么地方,那人低頭看去,此地有一座大城市,內中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許多織婦,人來人往,頗為繁華。
有一個男子牽著牛經過,讓牛低頭喝天河里的水,看到仙槎上來人,牽牛人大驚發問“你是何人怎么來到這里的”
那人便回答了自己是哪里來的,又是什么人,再具說來意,并詢問此城是何處。
牽牛人回答說“等你回到了蜀郡,訪嚴君平詢問便知究竟。”
然后那人沒有進城,坐在仙槎上繼續飄流,到了第二年八月又回到了蜀地,就尋訪嚴君平詢問此事。
嚴君平算了算時間,回答說“去年的時候,的確有客星犯牽牛宿,計算年月,正是你到天河的日子啊”
聽完田令孜說的這個故事,少年天子李儇點點頭“這故事確實有趣,以后朕也要匠人彷照此故事,建一艘飛槎供我玩耍”
兩人已經走到目的地麟徳殿,田令孜躬身向天子行禮,然后推開麟徳殿的木門說道“大家無需彷建飛槎,宮中確實藏有一艘仙槎那仙槎就一直藏在這麟徳殿中”
李儇還沒走進去,就看到了一尊巨大的木器,它直徑五十余尺,比起木筏,更像是樂隊里打節奏的兩面金鈸合到了一起,中間是圓扁盤,圓盤兩面則是凸起的半球,底下有木架支撐。
這仙槎表面看起來長著木紋,但卻渾然一體,不會蛀蟲,李儇在上面摸了摸,找不出一絲縫隙,彷佛是用整塊木料直接扣下來的,敲了敲,發出的聲音像是銅鐵。
田令孜介紹道“大家請看,此為嚴遵仙槎,據傳是得知有人乘槎入天河以后,嚴遵彷照那人所乘的天槎而制,不知何時流傳到了大明宮中,老奴也是前些日子清點宮中藏品才發現的。”
他說“文宗時的宰相李德裕曾在仙槎木殼外層,切下了一小塊刻成道人形象,結果那塊木像刻成以后,居然能夠自行飛去復來,讓人驚嘆”
李儇很喜歡這個仙槎,轉頭激動地問道“阿父,它能不能飛能不能飛”
田令孜笑了笑,拍拍手掌,就有一群小黃門魚貫而入,抬著一桶桶的粘稠血液,腥臭難當,李儇惡心得退了幾步,捂住口鼻,不解地看向田令孜。
那些小黃門將血從頂上倒在仙槎上,卻見這些血液被木殼完全吸收,連一滴也沒有濺開來,待到這些小黃門倒了越有幾十桶人血以后,這仙槎才晃了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