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求道降下飛劍,身上只帶了捆神線索、一些碎銀銅錢和七星五曜劍。
小城靠海,有一條長長的金沙海灘,許多來往的船只停駐在灘涂附近的碼頭上,大量的勞工聚于此處,從事一些裝卸搬運的雜工。
他落于地上,聞到濃重的魚臭和海腥味從碼頭的方向傳來,將整個小城都熏得染上了一股腥臭,但本地的居民顯然不以為意,排在城門口的隊伍里有說有笑,顯然心情都不錯。
吳求道不知這里是什么地方,便順著人流擠進了隊列之中,想聽聽眾人的閑談,但他隨身沒帶什么行囊,腰配長劍,衣著講究,以及那俊美過人的容貌,顯然讓眾人有些不自在。
前后左右的排隊平民都讓出了一大塊地方給他,免得碰到了貴人,惹上災禍。
有個帶著伙計的行商倒是擠了過來,臉上堆滿諂媚的笑容“貴人午安,不知貴人是從哪里過來,怎么也不帶上些仆役啊”
吳求道瞥了那行商一眼,也想打聽一下本地的情況,就略略拔出寶劍示意了一下“客氣了,我不是什么貴人,只是個四海云游的煉氣士。靠的是這一身的武藝吃飯,要什么仆役呢”
行商聽到吳求道的話,臉上笑容不變,又接話道“原來是位云游的羽士啊,不知道長進了城可有落腳的住處若蒙不棄,可與我等同住一處啊”
吳求道好奇問道“這位信士,怎么對道士這么禮敬啊”
那行商答道“誒,禮敬道長乃是應該的不知道長可會些齋醮禱禳的功夫,我這商隊一路上不太平安,正須一位高功真人為我祝神禱祈,祛邪除晦啊”
吳求道點點頭,祝神術他多少會一點,詢問“這位信士貴姓啊”
行商很是諂媚地回答說“道長客氣,善信乃河東人士,免貴姓姚,名木字高曲,道長喚我一句老姚便是”
吳求道點點頭,便開始向這商人老姚打聽起了這是哪里。
于是老姚便介紹起來,此乃大唐福建道泉州莆縣湄島魚渡鎮,四十年前還沒有這座鎮子,是鎮長魚腸白手起家,買地圈了起來,又圍墻成鎮,才有了這漁渡鎮。
漁渡鎮有兩個了不得的生意一個是金礦冶煉,據說老鎮長魚腸就是靠一桶金子買下的這塊地盤,但至今也沒人知道魚家哪來這么多的金子;另一個則是驚人的漁獲。
漁渡鎮的魚汛非常特殊,在這片離海岸大約三十里寬的漁場里,一年四季都能捕撈到數不盡的魚蝦,其數量多到這里的漁民不得不將漁獲曬干做成干貨,以至于整片地區常年籠罩著一股魚腥味。
在漁渡鎮碼頭來往的船只中,有運送原礦的運輸船,也有來捕魚撈蝦的漁船,還有專門過來購買魚蝦干貨的商船,不知不覺地,漁渡鎮變得越來越繁華,人流如織,成了現在的模樣。
像老姚這樣的行商在漁渡鎮到處都是,而商人一多,江湖人也就尾隨而來了。
吳求道點點頭,從剛才起他就有些奇怪,為什么老姚和眾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此恭敬,實在是莫名其妙,讓他有些捉不住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