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歐曲原本是一個在海浪里搏命的普通漁民,每天過得渾渾噩噩。
但有一天,他正要出海打漁,卻被人招呼著去看熱鬧,原來有個叫作魚腸的鄉人衣錦還鄉了他如今闊綽了,穿的都是貴人才穿的絲綢,還帶了個藩女回來要成親
歐曲知道魚腸這個人,他從小就不安生,惹過好幾次禍,害苦了他的父母,直到他父母去世以后,再沒人能管得住他,他又惹了禍,被鄉人排擠,不得不遠走他鄉。
“我記得他出去是當水手的,如今怎么闊綽了做生意了”歐曲問道。
他的好友卞岸晃晃腦袋說“也算是做生意吧他如今成了艘大海船的船主”
湄島是個窮苦地方,沒有什么德高望重的宗族鄉老,結果魚腸大辦七天流水席,便收買了島上鄉民,讓他和那矮黑藩女的大婚沒有鬧出什么亂子來,真就平平安安結成了親。
婚宴完成以后,魚腸又站出來招募水手,像從這些同鄉漁民中找一些愿意出去闖蕩的好手來,防止外鄉的船員太多,挾制了他這個船主的話語權。
很多人都猜測魚腸只是好運發現了海盜的藏寶,才掙下了這份身家,所以并不愿意跟著他出去跑船,而是待在島上繼續過著幾百年來一成不變的打漁生活。
歐曲本來也不愿意跟著魚腸出游,但好友卞岸鼓動了許久,他想了想,看在每人十兩銀子安家費的份上,還是加入了魚腸招募的同鄉水手團。
上了船以后,船主魚腸夸贊他們的勇氣和決定,又抨擊留在家中不愿出來的鄉人,說他們一天到晚不求上進,不敢冒險還天天求神拜佛的,想著天上能掉下財寶來,真是一群蠢貨
如此愚信實在是讓人笑掉大牙,不如轉而投向他從天竺朱羅國帶來的信仰,那可是真正會回報祭祀,給信眾帶來魚群的善神真神
海邊之人多有虔誠的佛教信徒,當然反感魚腸這樣的說法,當場就和他吵了起來,于是魚腸就說要帶他們去一個顛覆他們信仰的地方,眾人已經上了船,也沒法跳下去,只能忍著不忿等待前往目的地。
一路上,魚腸從未觀察海圖或是夜觀星象,只是那藩女每日在船頭祈禱神明,就能告訴魚腸行船的方向,而且根據歐曲的觀察,他們船下似乎有一條洋流一直在帶著海船前進。
這一路上,順風順水,從未遭遇海上風暴等惡劣天氣,眾人開始心生疑懼。
經過一個多月,海船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根據船主魚腸所言,這里是一個名叫佐渡的島嶼,是倭國北方的蠻夷國度,這里住著許多土著毛人。
上島以后,魚腸招呼船員幫忙搬東西下來,他用許多便宜的燒制琉璃珠與當地的毛人交換各樣的金銀皮毛等財貨,毛人首領都對那藩女非常尊敬,幾乎是頂禮膜拜。
這很奇怪,明明一方來自天竺,另一方則在倭國北方海島上,應該并無交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