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海船滿載著金銀戰利品和一群鮫人回到了湄島。
魚腸花了大價錢向縣令買了湄島最北端的土地,他鬼鬼祟祟地在那里鼓搗了很久,每天晚上都有人聽到山石碎裂崩塌的聲音,最后,他幫助鮫人們在湄島弄出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地下巢穴。
而這個通向海底的鮫人巢穴上方則建起了一座城鎮,那便是如今的漁渡鎮。
而此后數年,湄島的漁獲越來越少,鄉人們即使累到脫水,也很難再養活自己。
這時候,魚腸又跑了出來舊事重彈,像歐曲之類曾經與他一起遠航發了財的船員們也都開始幫他說話,就這樣,拜龍教和龍女信仰在湄島逐漸傳播開來。
當拜龍教的信徒們哪怕再怎么大手大腳,還能時不時拿出黃金飾品去典當,加上每當龍女廟進行祭海以后,都會迎來大量漁獲,這些肉眼可見的神跡奇事,讓湄島鄉人都羨慕無比。
幾十年下來,湄島上轉信拜龍教的鄉人越來越多,像歐曲這樣跟著魚腸去過佐渡島的老船員,都成了龍女廟的祭司,竭力趕走其他教派,只留下拜龍教一派。
以至于到了后來,哪怕不愿改信的本地人,也會裝作自己信了拜龍教,每月初一十五都去龍女廟里參拜許愿,那是除了一年兩次祭海儀式以外,各大龍女廟最興旺的時候。
但可怕的是,當初佐渡島上毛人土著的遭遇在湄島幾乎是一模一樣地發生了。
魚頭人歐曲說道“鮫人的形象嘛,想必尊客也知道,銅鈴大眼,兩頰生鰓,迅游若魚,蹲踞如蛙,端的是一副能止小兒夜啼的猙獰樣貌”
所以當湄島人一開始接觸到那些半蛙半魚的鮫人之時,他們還是非常害怕和反感的,但當鮫人拿出各樣的金銀財寶來與湄島人進行交易以后,他們很快都被財富收買了。
聽到這里,吳求道好奇地發問“這些鮫人從哪里弄來的金銀財寶啊”
魚頭人歐曲答道“這大海之上,風波難渡滿載白銀的遠洋海船出發了十艘,能有一艘回來就能小賺,兩艘回來就能大賺,三艘回來就是上天保佑,那些翻了的海船,都是鮫人任意取用的倉庫。”
除此之外,其實鮫人本身就有自己的文明和工匠,他們的匠造技術比世上最厲害的工匠還要高明歐曲其實懷疑遠古之時,祖先們是否從鮫人那里學過一些工藝技術。
鮫人能從海底采礦,用一種特殊的工藝,混入了不知什么成分,制出的黃金比之普通的金子更加漂亮,表面打磨光滑以后帶著一點幽藍色,魚腸稱之為海金。
另外,鮫人手巧,能織龍紗,入水不濡,價逾萬琛;泣淚成珠,見火不化,貴比千金哪怕不用海金和船銀,光是鮫綃和泣珠都是無比珍貴的寶物,許多外來的海商都想買來珍藏。
湄島人貪圖鮫人的財富,便慢慢與鮫人開始了交易,那些鮫人很喜歡與活人混在一起,用海金、船銀、鮫綃和泣珠等各樣的財寶,勾引鄉人與祂們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