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的土地范圍當然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可以把走廊當作草原,當作西域,當作遼東,大唐國力最強盛的時候,安西、北庭、單于、安北、安東和安南六大都護府合起來,跟一間教室也差不多了。”
“如今班里人還少,只有二十幾個,這就像王朝早期剛剛經過戰亂,人口十不存一,哪怕給每個人分上十畝地都綽綽有余,你們看,后面還有大片的桌子沒人坐。”
“但到了王朝中后期,宗室與權貴、官吏豪紳階層日益龐大,土地和權利越來越集中,社會階層日益固化,社會也就失去了活力。我這個皇帝啊,帶頭占了好幾張桌子,擺在一起給自己當床來睡,底下的人可不就有樣學樣嗎”
“所以像鄧家這樣的豪紳之家子孫越來愈多,占據的桌子也越來越多,甚至將整個教室都擠滿了,可其他的貧民呢他們連自己的椅子都沒地方放了,只能站在過道上,一兩節課還好,連續站著上課,他們身體受不了的”
“到了王朝末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體制內部已經無法自我調節,那些站在走道上看著別人占據許多桌椅的底層人再也受不了,發起一場地動天搖的大革命,然后人數少下來,土地分到每個人手里,做到大致上的均田,天下才能安定下來。”
“一人一家,乃至一國,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繼而環境逐漸好轉,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惰性發作,由少變多,到風氣形成,已是難挽天傾。”
“一部歷史下來,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榮屈辱的也有,然而鹿亡秦,蛇興漢,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興衰治亂,循環不已。”
“由此我發現了一個歷史周期律無論哪一個朝代,無論哪一個政權,無論哪一個執政者,沒有誰能跳出這個周期律,活不過兩三百年就要滅亡,這是必然的結局。”
“大唐歷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代唐、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元和中興、宦禍黨爭、會昌中興、大中之治,若從高祖李淵稱帝開始,已有257年,國祚將近矣”
鄧天王說道“不對,你騙人夏商周漢都超過了四百年”
吳求道愣了一下,然后找補道“夏商周僅為天下共主,天下的主人實質上是那些諸侯,而非天子,諸侯國旋起旋滅,怎能稱得上是超過了四百年呢至于漢朝,中間不是有了一個新朝王莽嗎”
鄧天王撇撇嘴“所以就活該我家被你們這些無屋無田、無桌無椅的貧民抄家滅門嗎”
吳求道沒有回答他,而是反問道“那你覺得這些沒桌子凳子的同學,就該擁有站著上課,等到哪天他們站不下去,自覺滾出教室,再也不要出現嗎”
鄧天王雖然已經被吳求道說服了,明白了如今怕是到了改天換地的大爭之世,但還是嘴硬道“如果你覺得大唐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官府不公,你就去考科舉當個好官”
“哪個朝代沒有缺點,出了問題,只知道謾罵、抱怨和造反的人,太自私了天子惠澤萬民,你們卻不思報國,在這里大放厥詞真是一群暴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