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的廢墟處處可見,殘破的房屋、斷壁殘垣都已被時間侵蝕。
除了到處游蕩的食尸鬼,夜長安城里還有許多牛鬼蛇神。
坍塌的城墻處有很多吸食精氣的藤蔓,如果砍多了藤蔓,還會有樹木拔起根來,走來打人。
每座城樓口有石化守衛,它們藏在地底,有人經過時就會爬出來;街道上有時會出現成群的甲胄鬼,它們是士卒死后的盔甲成了精怪,自行站起來尋找宿主,但沒有一個宿主能夠堅持在一具盔甲中不吃不喝,所以它們就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宿主。
吳求道并不急著回到人間,他摧枯拉朽地弄死了這些魑魅魍魎的精怪,站在朱雀大街,抬頭往遠處的皇城看去。
皇宮的宮殿已荒廢,紅墻黃瓦被青苔覆蓋。
皇城墻前,長滿荒草的空地上零落著各種廢棄物,成了荒涼景象的一部分。
“咔咔咔”的聲音遙遙傳來,吳求道抬頭往朱雀大街東邊的萬年縣望去,只見晉昌坊里的大慈恩寺出現了很大的動靜。
大慈恩寺乃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唯識宗”的祖庭,為唐長安三大譯場之一,乃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而敕令創建,建成以后,重樓復殿,云閣洞房,凡十余院,總一千八百九十七間,一時成為長安城里最大的寺廟。
這大慈恩寺最為著名的,便是其中由玄奘法師親自督造的大雁塔,塔內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和佛舍利。
所謂“雁塔”,典故出自大唐西域記。
傳說玄奘法師曾訪問天界,在太黃皇曾天摩揭陀國帝釋窟東峰寺,遇到了一群比丘修習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信徒可以吃“眼不見殺”、“耳不聞殺”、“不為己所殺”的三凈之食。
有一日,其中一位比丘見群雁飛翔,戲言眾僧饑餓,菩薩應知,于是立時便有一雁自殞。眾僧認為這是菩薩垂誡,明導他們珍愛生命,便在那個地點埋葬了落雁并建造了一座塔紀念此事,稱為雁塔。
而“大”雁塔則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玄奘法師取名“大雁塔”,以示唯識宗與原本的小乘佛教作區別。
此時的大雁塔塔頂隱隱發出耀眼的強光,甚至那光線透過了塔壁還讓人不禁用手擋住雙眼。
一只巨大的金手從地涌出,抓住了塔頂所藏的佛舍利,手再一翻,便另有一只巨手與它拍擊合掌,兩掌拉開,露出了一尊頂天立地的夾纻大佛來。
只見那金身大佛,高達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吳求道估算了一下,至少得有三百米那么高,可以說跟前世的紐約帝國大廈差不多高了,連佛像的小指頭上都能站上數十個人。
那大佛迎風站立,俯視眾生,它腳下踩著九州鼎,鼎下還有十二尊丈高銅人,為十二屬形象,大佛右手置于臍前結甘露印,左手上托至胸前,里面抓著一顆小小舍利子,綻放著刺眼的佛光。
它頭上長滿螺發,闊鼻厚唇,雙目微垂,嘴角含笑,大耳垂肩,面相端正,身著通肩式袈裟,內著厥修羅,凈巾輕搭右臂自然垂落,通身髹金漆,色澤深沉,佛光內斂,可稱得上是寶相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