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支中國隊牽著球童出場時,張得勝一露面自然在瞬間就成了數億人的焦點。
這會一想到全國怕是有一半的人都會盯著他的特寫鏡頭看,就連早就見過不少大場面的張公子,這一瞬間都有點小緊張了。
但是他不知道全國人民在看向他的特寫時,很多已經麻木的國足球迷第一時間生出的就是“驕傲”的情緒。
隨后一些將足球投射到自身領域,或自身經歷的人,突然就感到一陣心潮騰涌,就像平如鏡的湖泊泛起了層層的微波,眼淚不受控制的就流淌了下來。
張得勝還不知道自己一露面就會出現這種效果,但是這種現象的本身并不難理解。
這就像每次學校升旗聽到國歌時,總會有人情不自禁的流淚一樣。
他上輩子看到劉翔在奧運會上撞線的一刻,眼淚同樣不受控制的直淌下來。
他甚至都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但只要是與祖國富強有關的報道,只要是看到一些偉人或國士的報道,他的眼淚就是會突然就流出來了。
只是他還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之間,居然也讓別人有了相似的感覺。
這時兩隊球員已經熱情的打過招呼了,別管大家心里是不是互相看不順眼,但等真到了場上看到對方時,原來的那些壓力,特別是負面情緒突然就泄掉了大半。
就像球迷想的一樣這種中國德比,最后無論誰輸都只是輸在個人身上,不會涉及到國家民族的榮譽,所以大家的心態突然也變得平和起來,壓力也沒有賽前那么大了。
雙方球員打過招呼,各自拍完照片后,便等著自家隊長去猜硬幣選邊了。
而在現場大屏幕,以及電視的轉播信號上,這時已經打出了雙方的首發陣容。
中國一隊首發
前場李金羽77,1977年、郝建國76,sd
中場孫繼海77,1977年、肇俊哲77,1979年、李明74,1971年、邵佳一78,1980年
后場孫祥76,1982年、張耀坤77,1981年、鄭智79,1980年、魏新79,1977年
門將劉云飛79,1979年
中國一隊的戰力很明顯已經不如澳門隊了,至于孫繼海才只有77的戰力,很明顯是因為踢的位置有問題。
但沒有辦法,阿里漢就是看重魏新和鄭智。
而巔峰期的魏新實力也并不弱,所以即便孫繼海是一隊留洋成績最高的球員,但也只是被當做萬金油來使用。
這里其實還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阿里漢對于孫繼海這種級別的旅歐球員并不看重,事實上日韓兩國確實有一大批旅歐球員在成績和地位上都要更出色。
這時中國一隊的純紙面實力已經在亞洲強隊中落后了,而且還不是落后一點半點,而是已經快出現代差了。
澳門隊首發
前場張得勝90,1985年、李曉波77,1984年,蒂亞戈79,1983年
中場沈毅78,1984年、屠光臺77,1984年、李維78,1985年
后場周挺77,1979年、馬振國75,1985年、牛占山78,1983年、張帥75,1981年
門將孔小川75,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