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勝摘得“金球獎”的第二天,澳門隊的國民支持度就又上升了三個百分點,首次突破了40
亞洲媒體這時候不管內心多么嫉妒,但這種足壇領域堪稱破天荒的突破,還是讓他們只能盡量不提張公子“中國”的身份,而是以“亞洲”和“澳門”來代替報道。
甚至有一些日韓和東南亞的媒體,干脆就不把這份個人榮譽安在中國足球身上,而是以澳門足球代替,還要重提并嘲諷一下國足當初將張公子開除的事情。
但是這種做法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很正常,原本位面的中國球迷對于日韓球星同樣很酸,只不過大家都把不滿發泄在了足桶身上。
張得勝負責亞洲的幕后團隊在內地以外的地區進行推廣和宣傳時,同樣會刻意的忽略“中國”要素,同時著重的強調“亞洲”,甚至強調“澳門”這樣的關鍵詞。
張得勝也知道要想擴大自己在亞洲的影響力,那就只能這么做,因為他是去人家地盤賺錢的,不是去宣傳中國足球,中國人多牛逼的。
如果非要人家按自己想法和意識形態去思考問題,那和未來要推翻的霸權又有什么區別
歐美這邊倒是沒有鋪天蓋地的進行宣傳,但這種冷處理只限于傳統媒體。
現在張公子在互聯網上的聲勢,那簡直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了。
這也是“金球獎”不敢赤裸裸搞針對的原因之一,畢竟網絡傳輸的速度要比傳統媒體快多了。
這會還差幾天就到2005年了,全球發達地區的“平均下載”速度已經達到了200kbs至400kbs,包括中國只要有電話線的地方也開始普及1和2的網速了,一線城市甚至2000年前后就開始在高端小區安裝寬帶,這會北上廣深已經有一小部分家庭的下載速度達到了10一條寬帶使用的人少。
這樣的網絡速度已經可以流暢的觀看在線視頻,畢竟這會的網上視頻大都是360和480。
所以“油管網”的發展速度遠超人們預計,此時這家綜合視頻網站的瀏覽量已經在大部分發達國家穩穩排在第一了。
而像這種戰略性的東西,白頭鷹當然想將其控制在手上。
然而“油管網”可不是阿爾斯通,他們的股權結構在這一年多里已經徹底變成了“員工創始人持股”。
張公子因為最早對其進行無償出資,而且這家網站最早就是為他而開設的個人網站。
所以年初的“第一次控股委員代表大會”上,330名被選出來的員工代表,不光投票選出了董事會和監事會,更是通過了將10的股份永贈予張得勝的提案。
但是張得勝只留下了1的永久股份,又將剩下9的股份全部還給了控股委員會。
這樣一來,“油管網”就成了“全體員工持股99創始人持股1”的形式。
而根據“第一次控股委員會代表大會”通過的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一條,那便是將來要更改“油管網”的股權模式,必須在每年一次的“代表大會”上獲得80以上的贊成票,同時還要通過張得勝的一票否決權。
張得勝除了1的永久股權,還獲得了一票否決權。
但是他的這個一票否決權不能用來干預公司的日常決策,只能在“控股委員會”想要更改公司的股權模式時使用。
這就是說,公司將來怎么發展,他基本不會,實際上也沒權利去過問。
但要是想更改公司的股權模式,那就得先讓80的控股委員會代表通過,然后再得到他本人的認可。
這兩項只要有任何一項沒通過,那就沒人能對“油管網”進行收購,最多是對其進行制裁
然而“油管網”走的是世界企業模式,突出的就是尊重各國法律,就像服務器方面,除了幾百萬人口的小國無法安裝本土服務器外,大部分主要經濟體都可以對安裝在本國的服務器有很高的監督權限。
這樣一來,超級大國想要借此對各國搞事情的可能性就幾乎不存在了,因為像中俄英法德日等國家,全都對自家的服務器有足夠的監督,甚至是管理權限。
此外,“油管網”分成了“本國管道地區管道”和“洲際管道國際管道”,主打的就是一個本地化,各國各地區的網民可以自由選擇瀏覽本地區、本語種的管道,同時也可以隨時去瀏覽洲際國際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