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鮮足球的特點是什么
這個說起來不太好聽,但是他們的許多特點與澳門隊差不多,或者說東亞這幾支強隊的踢法都有很多類似的部分。
這與東亞球員的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系,中日韓球員在爆發力和身體對抗這類動態天賦上,包括許多靜態素質上,現階段就是面對歐洲和南美洲球隊處于劣勢。
但這并非人種的原因,只能說這些素質從選材到從小的后天培養上,亞洲足球都落后了太多,他們在很多方面都處在起步期,許多問題都需要一代代去改善。
所以這幾支球隊在這個時期都會追求打法上盡可能的快速簡練,進攻端重視兩三名球員之間的小范圍簡練的配合,鼓勵中場球員傳身后球,總之盡量簡單直接,他們還沒有秀腳法,踢得太復雜的資本。
而在防守端,澳門和南朝鮮都是采用整體型打法,主要就是依賴不惜體力的高壓逼搶和快速反擊,要求球員不斷的跑動換位,盡可能形成局部的人數優勢,說白了就是發揮小靈快,以及體能和紀律上的優勢。
如果說澳門隊與另外三支東亞球隊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們的身高和骨架明顯比日本隊強出一大截,就算比相對更高更強壯的南棒也要明顯勝出。
但問題就是他們明明擁有一副歐洲球隊的靜態身材的同時,居然仍舊有很多東亞大區的隊伍特點,并且在這些東亞隊伍的特點上,還t一點不比日韓兩隊差。
這說明了什么
這說明他們的上限和下限都明顯更強啊,很像明明是中國北派足球的體格子,但踢的卻比南派還細膩;換成歐洲就是有德國球員的體格子,但踢得比西班牙還細膩。
這就是澳門隊在亞洲近乎于開掛的特點,可以想象這批人再過上幾年,亞洲范圍內誰還能踢得過他們
但最操蛋的是這會的澳門隊,就有提前爆發的能力了,誰讓他們有一個自帶體系的準球王呢。
張得勝的存在使得澳門隊開場后的踢法,幾乎與此時的東亞球隊有了本質上的不同。
他這場比賽說是在踢左邊鋒,但從開場后就一直往中路活動,這讓澳門隊的陣型實際上是變成了4312。
他這個“1”自然是負責控制比賽節奏,也明顯是持球最多的球員。
而張公子那讓亞洲球員有點看不懂的盤帶技術和護球能力,基本上一個人就讓樸智星和金南一,外帶崔鎮哲和金相植,這四人一塊組成的“口型防守”被爆的徹徹底底。
南朝鮮隊的洋教練艾德沃卡特在賽前專門搞了這么一個所謂的“口字禁區”,本來是打算用以限制澳門隊的整個中場。
但萬萬沒想到張公子呲溜一下就插進去了,但卻不是被這個口袋給絞殺了,而是像趙云面對八門金鎖陣一樣,就只憑一顆鐵膽七尺長槍,便突入了萬軍從中猶如觀魚賞花一般。
張得勝今天踢得甚至都有點粘球了,因為他一拿球便要闖進棒子布下的那個狗屁交口區域一通不講理的抽殺,直捅的棒子在中后場的防守陣型亂作一團
他個人的強攻也讓李曉波和蒂亞戈的存在感變得很強,他們一個負責在張得勝的前面站住位置進行接應,一個不停拉邊進行拉扯和偷襲。
這倆人倒是符合戰術要求,盡管他們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是他們的強處放在亞洲足以掩蓋住自己的短板了,特別是在有天梯第一大爺罩著的情況下,那自然是野區隨便反。
上半場前20分鐘,澳門隊便以張公子為進攻箭頭,一時間竟是在客場壓著棒子隊在打。
張得勝更是利用李曉波這個高點作為接應,連續為蒂亞戈和李維創造了射門機會。
上半場第21分鐘,這一次又是張公子在人群中拿球不停的穿插,但是棒子一堆人愣是圍不住他的左沖右突。
這不光是張公子自己牛逼,沈毅和李維也一直與張公子形成三角站位,他們在進攻時主要也是負責接應,防守時則為張公子身后和側翼的保護。
今天的澳門隊明顯就是全隊保大哥的戰術,而這個大哥真的是能走到哪殺到哪
但這一次張得勝沒有借助隊友的幫助,便直接完成了單人破防。
只見張公子中場拿球后,先是用與他183的身高不相稱的靈活,瀟灑的躲開了金南一明顯抬腿過高的一記飛踹后,順勢沖出兩步后一把狠狠推開了前來夾擊的樸智星。
這個推人動作自然也是犯規,但考慮到先前金南一的飛踹,主裁判干脆兩個動作都不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