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實在太離譜了。
布魯諾這么美妙的慘叫聲,居然不是自己創造的,亞瑟感覺有點遺憾。
如果不是有更重要的收獲,他一定會試試通過影響變化迷霧,干擾、甚至中斷序列晉升的過程。
那個讓他主動讓步的收獲,就是“引導”關聯形成的全過程。
從給布魯諾穿上“穿行者禮裝”完成封鎖,這家伙順勢晉升開始,構成“穿行者禮裝”的變化迷霧就失去了控制,成為依附在他身上的全新“變化”。
在變故發生的時候,亞瑟沒有強行奪回控制權,反而直接放手,全力開啟“記者”的兩種視覺感官,仔細觀察這場晉升的所有細節。
他在布魯諾身上感覺到了類似與洛蒂之間,那種特殊連接的靈性觸動。
弱小,而脆弱,幾乎無法觀察。
在布魯諾經歷了數十次靈體接近潰散的痛苦后,這種“變化”才非常不情愿地展現在自己眼前,是極其人性化的那種“不情愿”,不管是肉眼還是“混亂之眼”,都必須使用視線余光觀察,一旦進行直視,它就會故意停止變化,直到視線移開才繼續,就像在和亞瑟玩123木頭人的幼稚游戲。
等適應了這種“變化”習性,他才真正看見形成“引導”的關鍵。
“穿行者禮裝”失去控制后形成的那些變化迷霧,最開始只是安靜依附在布魯諾身上,并沒有直接從亞瑟的“變化”成為布魯諾的“變化”,這是第二步,代表著選擇。
而第一步,就是目標自身能承載“混亂”。
在這個過程里,亞瑟做了什么其實不重要,最重要的步驟,是對方自愿選擇接受他的“變化”。
先前之所以總是失敗,核心原因就是他理解的“客觀”有偏差,所作所為看起來是客觀引導,本質上仍然是強制干涉,這種做法即便成功,也只能從“混亂”中創造出屬于亞瑟的“秩序”。
因為這是他需要的,被引導的目標并不需要。
這就是問題。
亞瑟認為的客觀,只是不追求“秩序”的具體結果,可他卻不明白,單純追求從“混亂”中誕生“秩序”這個過程,同樣是一種主觀的刻意。
失敗是常態,“成功”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浪費時間。
布魯諾給他的最大幫助,就是重要的第三步。
接受“變化”
過去那些失敗實驗品,就算確定失敗了,亞瑟也不知道具體失敗的原因,只能根據結果推理過程,這和憑空猜測沒什么區別。
但晉升序列4“厄運法師”的儀式給了他參考。
因為必死厄運的存在,不管布魯諾先前有沒有承載“混亂”,必死厄運降臨的時候,必然會承載位格和體量都超越自身的“混亂”,只要他不想死,“選擇”這一步就能直接跳過,最后的“接受”則由晉升儀式中,成功接續自己的命運這部分代替。
三個步驟為亞瑟了準確觀察“變化”的參考節點。
無論哪里出現問題,他都能清楚“看見”,并以自身的能力完成解析。nЬ
隨著布魯諾成功度過序列4魔藥的磨合期,他腦部最先恢復產生變化迷霧的功能,緊接著就是重新與環境中的變化迷霧交互,當外來的“變化”與那些安靜依附在身上的“變化”接觸時,就極其絲滑地完成了“選擇”階段。
迷霧籠罩全身之余,從對方尾椎骨的位置,生長出一條蛇尾形態的灰白色迷霧湊到亞瑟身邊,與他身上的灰白迷霧交織在一起。
連接,就這么完成了
甚至比洛蒂身上的那種聯系更加穩固。
看著根本沒期待過的結果,亞瑟有些頭疼。
都說玩弄“命運”者,必定被“命運”所玩弄,但他發現“混亂”好像也有這種潛質,總在自己覺得稍微了解它一點的時候,就被它反手一巴掌,并教育道
“你還是太年輕了”
這就讓亞瑟相當難受。
不知道這算是布魯諾本身的“幸運”讓他選擇了自己,還是自身對“變化”與“混亂”的吸引完成了雙向選擇,如果最后這家伙拿出的報酬,是一件序列3“混亂行者”的非凡特性,那情況就有些復雜了。
這代表,生命學派那條“水銀之蛇”知道他獲取一份“命運”途徑的半神特性,并不是用于消耗。
對方很可能猜到了他舊日化身的真實身份。
布魯諾就是祂們之間的中間人。
在對方視角里,對于祂們這種層次的存在來說,序列5的“贏家”或許沒什么價值,但序列4的“厄運法師”,以及序列3的“混亂行者”就很有價值了。
那祂會想要什么呢
在亞瑟的認知里,對方可能提出的那些需求,就算自身能滿足,對方也一定付不起代價。
他的態度不會改變。
不是誰都有資格與一位舊日合作,能接受托爾茲納是因為對方敢于狩獵舊日的膽魄和智慧,并通過數千年謀劃積累的不低成功率,能真正幫自己分擔來自舊日們的壓力。
至于有相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