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賈瑜的話后昌平帝沉默了。
是啊,經過七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大夏的人口從開國初期的三千多萬增加了整整三倍。
而蒙古和后金呢
這兩個種族里人口最多的蒙古也就四十來萬人,后金就更少了,撐死了也就三十多萬人。
可以說這兩族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到大夏的一個零頭,至于經濟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可為何會成為大夏的心腹大患呢
剛開始登基的時候,雄心勃勃的他還曾計劃過東征后金西掃蒙古,可當內閣將執行這個計劃所需的糧餉、金銀以及各種物資送呈上來后,他沉默了。
按照內閣的清單看,光是想要西征蒙古就至少需要征集二十萬大軍和三十萬民夫。
以大夏目前的財政收入,至少要不吃不喝一年才能夠贊夠大軍一次西征所需,至于想要東征后金,所需要的大軍、民夫和糧餉至少還得增加一半才行。
從此以后,昌平帝便徹底熄了征討蒙古和后金的心思。
沒想到,今天居然又聽到人提起了這件事。
昌平帝神情復雜的看了賈瑜一眼,“愛卿能有此等雄心壯志是好的,可打仗拼的不止是人口。
如今大夏國力不濟,根本支撐不起大軍出征所需的糧餉。
更何況出征哪里是這么容易的,否則十多年前父皇也不會”
說到這里,昌平帝閉上了嘴。
雖然如此,但賈瑜還是聽出了他的意思。
十五年前,統一了女真的努爾哈赤宣布脫離大夏,建立了后金國,自稱為大汗。
當時的神武帝,如今的太上皇李吾坤聞訊后大怒,親率三十萬大軍遠征遼東,誓要將剛成立的后金碾成粉末。
而努爾哈赤也不甘示弱,親率十萬大軍迎戰。
雙方在薩爾滸展開了決戰,最后大夏軍大敗。
三十萬大軍只逃回來了不到十萬,也就是從這次戰役,大夏的國勢開始由盛轉衰,對后金也從攻勢變成了守勢。
剛剛大敗回來的神武帝休息了幾個月后,為了重新鼓舞大夏軍民的士氣,召集百官在鐵網山進行狩獵。
沒曾想當朝太子居然趁機發動了兵變,效忠皇帝的軍隊和效忠太子的軍隊在鐵網山進行了大戰,雖然最后神武帝獲得了勝利,但這場叛變也將大夏軍隊僅存的最后一點精銳也消耗殆盡。
經過這場叛變后,神武帝心灰意冷,將皇位傳給了第四子,也就是現在的昌平帝,自己躲進了龍首宮。
或許是經歷了叛變后疑心病愈發濃重,太上皇雖然將皇位傳給了兒子,卻是退而不休,依舊掌控著朝中的大部分權利,形成了雙日懸空的局面,這也使得昌平帝雖然登基十余載,但做起事來卻是束手束腳的原因。
而雙日懸空的后果也導致了文官集團的權力愈發壯大,甚至大到了連昌平帝都感到棘手的地步。
原本這些東西賈瑜是不大清楚的,不過誰讓他娶了一個博學的媳婦呢,這些東西都是這些日子,晚上他傳授元春武學,累了之后休息的間隙元春告訴他的。
看著昌平帝有些黯然的神情,賈瑜卻笑道“陛下勿憂,后金和蒙古固然兇悍,但我咱們背靠著大夏。
無論是經濟、軍隊還是人口都遠勝于他們。
咱們可以輸十次甚至數十次,可只要贏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