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賈瑜憑借著強大的炮火和密集的火槍陣把無數蒙古人如同打小雞一樣從馬背上打了下來。
這大半個月里,脫脫不花不是沒想過出動全部人馬跟賈瑜決戰。
但那個賈瑜仿佛擁有了一雙千里眼一般,無論他們將大軍隱藏得多么的隱蔽,他都能預知到。
只要蒙古人出動大部隊,他就會迅速遠遁,從不和他們正面硬扛。
但只要蒙古人出動的人少了,他就會如同餓狼一般迅速撲過去,將那些人全部吃掉,然后在蒙古人的援兵到達之前逃之夭夭。
經過大半個月的相斥,蒙古大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減少。
從剛攻下潼關時的八萬余人減到了現在六萬余人。
是的,如今蒙古大軍的人數已經從剛南侵時的十萬降到了五萬余人。
如此巨大的戰損已經讓所有的蒙古高層感到了肉疼。
要知道,想要在環境艱苦的蒙古草原上培養出一名合格的蒙古騎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這支大軍可不光是察哈爾部落的人,它是由準格爾、兀良哈、者勒蔑等十多個大小部落湊起來的聯軍。
而這已經是這些部落的大部分兵力了,一旦全部折損在這里,一些實力弱小的部落就有滅族的危險。
雖然眾人都沒有說話,但各部落首領的意思已經表達了出來。
最后,還是身為左相的慶格爾泰站了出來硬著頭皮道“尊敬的脫脫不花大汗,這次我們南征大夏,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戰果。
我們不僅攻陷了宣府,還拿下了潼關,光是這兩個地方我們就繳獲了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有糧食、布匹以及茶葉等物資。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抓活了二十多萬的漢人奴隸。
有了這些人口,只要回到草原再發展上幾年,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屆時我們再揮兵南下,一定可以滅了大夏朝廷,重新建立一個更加輝煌強大的大元朝。”
慶格爾泰知道,恢復蒙古人昔日的榮光是脫脫不花畢生的夢想,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厲兵秣馬,拼命發展的原因。
只可惜,蒙古草原惡劣的氣候和先天性的原因限制了蒙古族的發展,無論他們如何發展,人口的瓶頸始終擺在那里,這也是脫脫不花最為不甘的事情。
不過,后來脫脫不花也想到了一個法子,那就是通過掠奪漢人的百姓方式壯大自身,只要將漢人的百姓掠奪到蒙古部落里,經過兩三代的繁衍,這些人就會徹底馴化為蒙古人。
如此一來既能削弱漢人的實力,又可以壯大自身,何樂而不為呢,這才是慶格爾泰說出這番話的原因。
脫脫不花站了起來,走到大廳的門口,朝著北方神京所在方向望去,良久才面帶不甘道“罷了這次就便宜了大夏的那兩位新老皇帝。
傳我的命令,全軍準備,三天后全軍正式開拔,朝宣府退兵”
聽到脫脫不花終于宣布退兵,所有人都松了口氣,但也有人心有不甘的問道“大汗我們可以退兵,但為何要將潼關留給漢人
留下一支兵馬駐守潼關不好嗎,要知道潼關可是神京的屏障啊,只要占據了這里,就如同把劍頂在了大夏的喉嚨。
而且為了攻占這里,我們犧牲了一萬多勇士的性命,可不能白白還給那些漢人啊”
脫脫不花看了看這位說話的人,他是兀良哈部落的首領阿達木。
他冷哼一聲“阿達木,潼關雖是天險,但距離宣府實在太遠,補給格外困難。
大夏人也不用做別的,光是在外頭伏擊我們的補給就夠我們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