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下面的人來報,這次被抄家的不止是八家鹽商,還有二十多家前幾天跳得最歡的商賈也被一并清算了。
而從這些人家里查抄出來的金銀珠寶、金冬瓜、銀冬瓜乃至古玩字畫等各種奇珍異寶更是數不清,據說這些天揚州城的大車都不夠用了。
就在蘭仁憲一邊走一邊沉思著如何對付賈瑜的時候,一名隨從來到他身邊,附耳悄悄說了幾句。
蘭仁憲隨便面色一變,“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小的決計不敢撒謊,如今虎賁營的人已經開始在大街上張貼告示了”
“胡鬧荒唐簡直豈有此理”
蘭仁憲再也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欒體立還是頭一次看到蘭仁憲如此失態。
趕緊問“撫臺大人,發生什么事了”
“還不是那個賈瑜,他居然派人在大街上張貼公告,說要丁守道等八家鹽商屯居積奇,為了一己私利煽動罷市,罪無可赦。
因此他和巡鹽御史林如海決定罷黜這八家鹽商,將所有鹽引收回,半個月后公開招募新的鹽商。”
“這怎么可以”欒體立大驚失色。
丁守道等八家鹽商這些年來為什么能在揚州乃至江南橫行霸道,還不是因為他們手中擁有朝廷許可頒布的鹽引,可以合理合法的賣鹽嗎
而且他們可不僅販賣官鹽,事實上鹽商之所以賺得盆滿缽滿,最重要的還是販賣私鹽所得。
因為官鹽的定價和利潤都是被定死的,私鹽就不同了,這一進一出就是好幾倍的利潤。
一斤的官鹽搭配三斤私鹽,這么算下來,一家鹽商每年賺的銀子要是少于三四十萬兩銀子,都可以被稱為良心商人了。
這些年,之所以上交朝廷的鹽稅越來越少,除了因為丁守道等鹽商越來越貪之外,還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把手伸向了鹽稅。
光是蘭仁憲、欒體立、以及各級官府老爺衙役甚至巡河的鹽丁這些人,每年就能吃掉上三四百萬銀子。
官老爺撈多了,鹽商們賺的自然就少了,為了彌補自己的虧空,他們自然只能把主意打到了鹽稅的身上,不斷的找各種借口減少上繳朝廷的鹽稅。
這才是為什么給朝廷的鹽稅不斷減少的原因。
現在賈瑜和林如海要重新換鹽商,這就等于要重新洗牌啊啊,這不是斷了蘭仁憲這些官員的財路嗎
蘭仁憲毅然轉身對欒體立道“不行斷然不能讓這個賈瑜如此胡鬧下去,你馬上派人通知路培毅,讓他趕緊帶兵趕來揚州,咱們不能任由賈瑜和林如海這么胡鬧下去了。”
“下官明白”
欒體立當即領命而去。
巡鹽御史府里,身體已經好了些許的林如海看到賈瑜送來的賬簿后,饒是他早有準備,也被嚇得目瞪口呆。
良久才張口結舌道“五五千六百多萬兩”
“是的”
賈瑜躺在一旁的椅子上,雙目微閉,任由一旁的黛玉含羞帶怯的用美人錘敲打著他的胳膊、大腿。
而當黛玉聽到這個數字時,也是美目圓睜。
這些天他跟在林如海身邊,也經常聽到自己父親和賈瑜談論朝廷的事情,對朝廷的情況也不像以前那樣一無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