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如北靜王水溶、西寧郡王安再師等人則是震驚之余心中也是狂喜。
剛才賈瑜提議的奏請成立軍機處一事對于武將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雖然任何人都知道文物并重才是治國之道,就如同誰都知道要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一樣,在現實中能做到的人卻不多。
原因無他,都是私心作祟爾。
且在任何朝代,在剛建國的時候都是武勛要壓過文官一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平日久之下文官們的權柄便會漸漸反超過來,大夏也不例外。
隨著七八十年過去,內閣的權柄日重,武將勛貴們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文官集團的打壓。
當年四王八公十二侯以及一系列因戰功而得封爵的伯爵們今何在
除了少數人依舊活躍在朝堂上,其余的無不是泯然于眾。
這里頭除了武勛們自己不爭氣外,和文官集團近百年來把持著朝堂也有著重要關系,畢竟論起治國,文官們才是專業的。
現在好了,賈瑜提出了設立軍機處,輔佐君王處理朝廷的軍務、邊關警訊等等諸多事宜,提倡軍政分離,這對于勛貴們來說那絕對是天大的好事。
就在武勛們心頭震蕩的同時,一個人突然從武官們的隊列里走了出來大聲道“啟稟陛下,老臣以為定遠侯言之有理,汪知節枉為內閣首輔。
此人于邊事無有建樹,就在去歲年末,賊酋努爾哈赤數萬大軍圍攻我遼東重鎮沈陽,在遼東大地上屠戮我大夏邊民,擄我婦幼,汪閣老雖據廟堂卻袖手空談,可見生民嚎哭,淚灑胡塵乎”
看到來人,所有人包括昌平帝都是心中一震,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時任遼東督師,前些日子剛回神京的西寧郡王安再師。
如果說賈瑜彈劾汪知節代表了京營十萬將士對內閣首輔的不滿,那么安再師的這一表態可就代表了邊關將士的態度了。
當這兩人聯合起來時,基本上已經可以代表了大夏軍大多數將領的態度了。
汪知節面色鐵青,身形微微顫抖,冷冷看著安再師,卻并不說話。
努爾哈赤出兵圍攻沈陽,導致遼東軍民損失慘重,那是你們遼東軍無能,關我這個首輔何事
而安再師由于說的是邊關警訊大事,這種話題向來非常敏感。
官職小的沒資格說,官職大不方便說,一時間居然沒人替汪知節解圍。
而汪知節的尷尬之處在于,他身為內閣首輔,理論上協助皇帝總理朝廷所有事宜,他總不能辯解說,這是大家伙共同的責任,不關我事吧
他還要不要臉啦
這樣的話一旦說出來,他這個內閣首輔絕對會成為一個笑話。
看到安再師居然出聲馳援自己,賈瑜心中也是微微一驚,但深諳趁你病要你命的道理,當即加了把火。
“內閣本為朝廷文官之首,本應輔佐陛下安撫天下軍民。
但本侯記得,昌平十三年,本侯剛到神京時,就在天子腳下的昌平府二龍山,賊寇為禍京師,屠戮過往商民,若非本侯率領二百選鋒營士卒對其進行圍剿,再稍等一兩載,昌平府幾有淪陷之危。
汪閣老端坐于文淵閣發號施令時,可曾想過我京師百姓在賊寇的屠刀下失聲痛哭呼”
“臥槽臥槽”
所有人看向賈瑜的臉色都變了,他這番話一出,是要把汪知節釘在恥辱柱上啊。
這時,禮部侍郎龐文杰出列了,只見他辯解道“賈侯爺此言差矣,京畿之地出現賊寇,豈能全都怪罪于汪老大人
當時汪閣老也只是內閣次輔而已,首輔另有其人。
況且,賊寇肆虐,此為兵部、京營之職責,若非內閣諸位閣老們居中調度,糧草器械,賈侯爺豈能有此大捷”
賈瑜一聽,冷笑起來,“可據本侯所知,當初本侯率領二百士卒圍剿二龍山時,選鋒營已有三個月未發軍餉了,龐大人能否為本侯解惑,這是何故”
看到龐文杰不做聲,賈瑜又乘勝追擊道“本侯當初還記得清清楚楚,當本侯率軍從二龍山返回時,還向朝廷上繳了一百余萬兩銀子。
事后,本侯聽聞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筆銀子,朝廷才得以將拖欠的官員餉銀發下去,不知是真是假”
“嘶”
所有人都倒吸了口涼氣,賈瑜這已經不是罵人,而是在瘋狂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