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明朝的武官勛貴集團已經失去了跟文官集團抗衡的能力,皇帝這才不得已提拔起了閹黨集團跟文官集團相抗衡。
否則,你們真以為明朝的皇帝全都心理變態,喜歡寵幸太監么人家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誰讓自從土木堡之變后,明朝的武官集團便失去了跟文官集團抗衡的能力。
后世不斷有歷史學家提出質疑,土木堡之變是文官集團的一個陰謀,目的就是消滅那些武官和勛貴集團。
事實上也難怪人們會發出質疑,當時的明朝軍隊可不是明朝末年那種垃圾軍隊,彼時的大明可謂是兵強馬壯強將如雨。
而且是以20萬明軍對3萬瓦刺軍,用亮劍中楚云飛的話來說,就算是二十萬頭豬,讓瓦刺人去抓,他們也不可能兩三天之內抓完。
可就是這么一個強大的陣容,明軍居然輸了,而且還輸得如此的莫名其妙,短短兩三天的時間里20萬大軍就這樣灰飛煙滅了,換做誰也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吧
再看看土木堡之間陣亡的大明將領,他們分別是太師、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大同都督西寧侯宋瑛、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泰寧侯陳瀛、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襄城伯李珍、都督梁成、王貴等等一共六十八名伯爵以上的勛貴。
可以說,這一仗把整個大明的武官精英階層幾乎一網打盡。
別的不說,光是太師兼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這兩人可是從永樂年間就跟著永樂皇帝打仗的四朝元老,也是整個勛貴集團的主心骨。
他們的戰死,對于勛貴集團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此后的兩百多年時間里,被打斷了脊梁的武官集團徹底失去了跟文官集團抗衡的能力,變成了文官集團羽翼下的附庸。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
要說看到勛貴們居然站出來跟文官集團叫板,最高興的自然是昌平帝。
隨著承平日久,勛貴們的墮落腐化自然不可避免,昔日開國之初勢力龐大的武官勛貴集團也漸漸走向了沒落,與之相反的是文官集團卻開始日益壯大。
在此之前,武官集團也就勉強靠著西寧郡王等幾名勛貴在勉力支撐,雖然這兩年又出了一個賈瑜,但總體來說勛貴集團的實力還是弱于文官集團的。
昌平帝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但卻毫無辦法,誰讓勛貴們不爭氣呢。
可今天,老天仿佛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先是賈瑜上了折子,提議成立軍機處、開設水師學堂、開通商海岸等等,無一不是加強武官集團的實力。
隨后,勛貴們也終于雄起,敢于公然站出來和文官們打擂臺,這是他登基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事。
如果昌平帝還不能抓住這個機會的話,他也不配當這個皇帝了。
“賈瑜”
昌平帝的聲音在皇極殿里響了起來,“朕命你在兩日之內,速速將成立軍機處的、開設水師學堂、開通商海岸等諸多事宜草擬一份詳細的章程,然后呈現于朕,不得有誤。”
“臣遵旨”賈瑜躬身領命。
昌平帝又看向了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冷峻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各位臣工,今日的議題主要是推舉出三位入閣的人選,除了適才提交上的人選,不知各位還有新的提名否”
文官們全都沉默了,剛才的事情對他們的沖擊實在太大了。
尤其是賈瑜提議成立的軍機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來分內閣權力的,跟這個比起來,林如海三人入閣的事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看到文官們集體沉默,昌平帝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那現在就開始庭推吧,兩刻鐘后,首輔將庭推的結果呈送上來。”
兩刻鐘后,庭推的結果出來了。
林如海、景三和、袁英德三人成功入選內閣,這也宣告新黨成功的進入了大夏的最高政治舞臺。
汪知節、簡德三等一眾官員雖然心有不甘,但對他們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了。
那個還未成立的軍機處才是文官集團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