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湯的容器,溪水也有點奇奇怪怪,畢竟才經歷過地震,雖然震級應該不高,水不燒開,連秋是不敢喝的。
對烏龜的味道連秋是沒報太大期望的,沒有調料,還是直接烤。沒有想到的是,她吹著手指剝開龜殼,里面的肉不但細嫩還比她想象的多。
準確來說,不是肉,而是龜蛋。
連秋
還想要再吃。
聽說過龜甲獸骨可以用來占卜,連秋本來以為龜殼會很硬,擔心掰不開,才只燒了一只試水,結果硬度還可以,但上下連接處不是太結實。
被兩頭封泥做成密閉空間后,里面的龜肉像叫花雞一樣鮮嫩可口,外殼也是一掰就開,成了兩半,勉強可以從黑色的灰里看出本身的紋路。
連秋興奮的又吃了剩下的兩只,美其名曰補身體。等把殘羹冷炙掩埋干凈,炭也可以取了。
去了外層的泥土,連秋把黑色的炭塊裝到筐子里。
至于筐子裝滿后剩下的,她當然不會再跑一趟。
吃飽了干點活消消食也是好的。
連秋重新建了窯,并在第二天早上燒制完成后馬不停蹄開始陶器的制作。
天氣不等人,誰知道什么時候又下雨了。
昨晚連秋在另一個山洞里補上了大缸,就是原本用來儲存材料的另外找的那一個。
地震改變了許多,把材料也掩埋了不少,她卻沒有清理。一個是累,一個是
這不就是現成的窯
用燃燒的樹枝炭塊堵住洞口,早上出發前連秋已經得到比之前燒制的更好的大缸。
兩邊同時開工,效率提升的不止一星半點。
連秋估摸著眼下要到雨季,水是不用愁的,所以,她在居住的山洞里留了一個以防萬一,另一個放在洞外,用來裝新發現的特產。
她的膽子變大了,再次出擊的連秋對準的不是小烏龜,而是兩手合抱的大個的。
一個夠吃好幾頓呢。
連秋舔舔唇,蒼白的臉上都多出一些紅暈。
隨著連秋的動作,大缸里多出了兩只大烏龜和許多小的,山洞里的瓷器也日漸增多。
連續去了幾天,她也發現一些規律。
早上和傍晚的時候,海會漲潮,中午那段會退潮。
趕著漲潮期,連秋取了海水,帶著炭火把海水煮干,得到了一罐鹽。
當然,連秋也不是單純的煮干。
事實上,直接把海水燒干得到的鹽,或者說粗鹽并不是印象里白花花的樣子,因為陶器表面的熱量,有的凝固有的還融化著,看著就黏兮兮的,顏色也是淡黃色,像摻進了鐵銹一般,氣味也不好聞。
這樣的鹽連秋肯定是不想吃的,看著就有心理障礙。
連秋覺得這肯定是海水不太干凈。她知道要提純,可具體怎么提,只能自己瞎鼓搗。
她印象里只有凈化水的步驟,海水也是水,就也來了一次。
為此,她特地燒制了底部在塑形時期用木棍戳開許多空洞的罐子,罐子里依次加草木灰炭塊沙子和石頭。
化學課本上凈化水好像是石塊沙子和活性炭,活性炭是什么她不知道也沒有,都是炭,自己燒的也沒差
大概是心虛,連秋又加上萬能的草木灰。
反正水最后是要燒開的,她無所謂。
沒想到的是,不知道哪個步驟起到作用,再次燒干的鹽比之前好多了。雖然看起來還是很寒磣,但起碼不會產生心理陰影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