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秋雖然不知道皇帝和周圍的大臣在想什么,但莫名的安靜還是能感覺到的。
就像往滾燙的開水里潑了一碗涼水。場面漸漸靜寂,原本小聲的交頭接耳消失,沒有人再開口。但這不意味著他們都變成了木頭,交錯的眼神和動作取而代之,默契又隱秘。
周圍的人像是單獨開設了聊天群,只有她一個人被屏蔽在外,連那群原本義憤填膺恨不得弄死她的使節都額角直冒冷汗,一看就知道慌張的不行。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么
連秋膽戰心驚,連接下來的劇本都演不下去。
那種感覺怎么描述呢就是數學考試最后的大題知道吧,你知道很難,非常難,出乎意料找到一個方向把答案寫出來后還是不斷懷疑自己,不是,是肯定自己做錯了,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感覺一眨眼錯過三十集劇情,連秋懵逼了一瞬。
感情這種東西一旦斷了,再接上去就很難。
被周圍影響,嗚咽聲停了的連秋心里一陣尷尬襲來,實在沒有勇氣再開始第二次撒潑打滾。
但就這樣停著也不行。
這可能是連秋反應最快的一次。
高高的宮殿頂層和粗壯的柱子給了她壓力,壓力產生動力,連秋靈機一動,裝作從袖中實際是儲物柜里拿出了水晶球。
這個世界即使國家與國家間交流很多,都城里,外域的商人去菜市場都能碰到兩個,但這種成色的玻璃還沒有。
作為貢品應該還是夠格的。
看在東西的份上,態度加實際利益,應該沒問題,會對她寬容一點
連秋把水晶球雙手舉過頭頂。
結果,被送禮的人還沒給反應,使節團最前面,之前站在她身后的那個青年短促的嚎叫一聲,脫口而出了一句什么。
因為聽不懂,連秋臉繃得緊緊的,直到后來才從酒樓里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對,她的事被改編成故事在說書先生那里很暢銷,不過,和現實有一點點不一樣。
說書先生口中的主角當然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反派角色就是意圖打我方主意的朝日國關白。反派詭計多端,先是佯裝攻擊我方的盟友,實際目的是引出支援的我方,趁機埋伏,沒想到實力差距下偷雞不成蝕把米。
故事講究的是一波三折,反派自然不可能就此罷休,又生一毒計。佯裝求和,放松我方警惕,同時把不與反派同流合污的源親王派出來,想把小可憐親王害死,栽贓我方,以此為借口再發動攻擊。
連秋
里面原來還有這種事
我拿得難道不是個家世高但不受寵愛的庶子或者原配長子人設,被趕出來做點別人嫌棄的工作,比如外交
要知道早期外交官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在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背井離鄉可以說貴族相當嫌棄。
害人難道不是她的夸張說法嗎原來還真有人想害她還有親王是什么鬼
沒想到源親王機智過人。
連秋
源親王一心仰慕我皇,對都城向往已久,自然看不下去,再加上生命危險就在眼前,故而忍辱負重裝瘋賣傻,到大殿之上才抓住機會陳情,并為表誠心獻上了祖上珍藏的神器。
連秋瓜子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