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朱皇后還在,作為嫡母,也作為中宮皇后,該是她傳召皇長子妃入宮說話。
可偏偏朱皇后早已經薨逝,宮里邊其余人,無論是貴妃還是大公主,都不太適合對皇長子妃進行說教,所以到最后,這事兒就只能交到太后娘娘手上。
皇長子妃這段日子以來過得提心吊膽,眼見著瘦了,人也憔悴了。
那一夜的驚變之后,始終沒有人對皇長子府上的變故發表評述。
宮里也好,中朝也罷,皆是不置一詞,既沒有公開追索兇手,也沒有問詢她這個惹出事端來的人,就連皇長子,都沒再說什么。
可皇長子妃顯然無法因此寬慰,只覺得愈發忐忑驚慌。
因為這意味著,皇室并不打算將此事進一步鬧大,而這種息事寧人,本身就是在告訴她你惹到了一個非常了不得的人
闖了禍,但是又沒有人來對她進行問責
這簡直就像是一把劍懸在半空中,隨時都會掉下來一樣
皇長子妃接連數日夜不能寐,清晨梳頭,都會掉許多頭發,整個人驟然間門蒼老了好幾歲。
這日得到千秋宮的傳召,她就知道,那把懸在半空中的劍終于要落下來了。
進殿之后,她穆然行了大禮,默不作聲地跪在地上,等待著最后的結果。
太后娘娘向來不耐煩說那些虛的,這會兒見了,便開門見山地說“你的性情太毛躁了,還是再養一養吧。你是愿意在王府里靜養上幾年,還是想度為坤道,過幾年再還俗”
皇長子妃愕然抬頭。
太后娘娘沒再說話。
林女官侍立在旁,則輕聲道“王妃娘娘若是想繼續留在王府,就安生養幾年病吧。如若不然,不如舍了世俗姻緣,度為坤道,過幾年之后再嫁也好,獨享自在也好,都隨您的意。”
這就是在問她,是愿意交出主母的權柄,在王府養病幾年,還是就此出家,從此與楚王府再無關系了。
皇長子妃不想,也沒法選第二條。
登高過的人,再跌下去,是很痛苦的。
太后娘娘說的可不是出家離了王府,就能馬上自由自在,還是在道觀里靜修幾年,叫神都城里的人都淡忘了此事,這才算完
她今年二十六歲,再過幾年,三十歲了,就算是再嫁,又能嫁給什么人
神都城里二嫁三嫁的例子也不算少,但皇長子妃很清楚,如果第二次嫁的還不如第一次,那還不如獨身一人來得快意
她上哪兒去找一個比皇長子更好的婚嫁對象
若是不嫁
她要是沒有婚嫁的心思,還在閨中的時候就干脆出家做女道士得了,何苦忙活這近十年,最后兜兜轉轉一場空,又重回原點
皇長子妃只能選第一條。
起碼,她還是皇長子妃。
且皇長子此時唯一的子嗣,也是這一代的皇長孫,是她的陪嫁侍女生的,尤且養在她的膝下,就算真的靜養上幾年,有大義名分和皇長孫在手,總是能卷土重來的。
皇長子妃想通了這一節,便畢恭畢敬道“孫媳婦愿意在王府靜居幾年,修身養性,為皇祖母和皇父祈福,也為自己恕罪”
這話說了,太后娘娘便點點頭,又告訴她“過段時間門,皇帝會給大郎再選一位側妃入府理事。皇長孫那邊,也會重新選個妥當的人來撫育他。”
皇長子妃靜居養病,側妃夜柔既身懷有孕,又是異國公主,當然不能把府上的一干事項交付給她。
更別說,皇長孫尚且年幼
府上沒有人主事,再為皇長子選一位側妃,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然而這話叫皇長子妃聽著,心里是什么滋味
退居養病幾年,王府后宅只怕就成了兩位側妃的天下了
更別說太后娘娘還明說要把皇長孫也奪走
這怎么行
那是她的兒子
皇長子妃心中涌出一陣酸澀,憤意翻涌,她忍不住抬起頭來,失聲道“殿下不會答應的”
太后娘娘平靜道“他為什么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