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話有人諱莫如深也有人復述了出來,總之暗地里還是傳的比較深的。
說是那太監原本是前明名臣家的后裔,父親的家人在韃子皇帝入侵中原的時候被屠戮了大半,從此隱姓埋名生活,直到他父親因無錢治病去世,有人找到他幫當時年紀還小的他進了宮。
說實話,年紀不大的小孩不一定能理解什么是恨,但是他失去了所有的家人,面臨沒有任何希望的未來,忽然有人找到他,給了他一個可以去恨的對象,然后又用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進了宮。
可以說是各種要素都疊滿了。
何況自打九阿哥出生,以及康熙換走了太子身邊原本得用的人,然后又不許他多見赫舍里家的人以后,太子本就一般的脾氣更是一落千丈。
光是嚴綺云所知道的太子無故懲罰毆打宮人的事情就好幾起。
有時候就是單純的泄憤。
不過康熙可不管這個,他兒子打人一定是有人惹了他兒子,所以太子的脾氣本來也就一日千里。
這種情況下,那個小太監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嚴綺云想想也不覺得意外。
而且這個時候滿漢之間的仇怨本身就是解不開的,除非過去的人徹底死絕,亦或者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融合。
不過想也知道,以康熙的格局,后者肯定是辦不到的。
那么這種情況下,只要差別待遇依舊明顯的存在,那么沒有希望且過得不好的漢人,就永遠會惦記著“反清復明”,因為清政府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不好啊。
嚴綺云覺得自己像是在真正見證歷史,可是史書太短時光太長,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留下筆墨。
更何況還是這種對康熙來說有些動搖統治的事情。
當然,康熙現在自己因為對太子的愧疚而騰不出手來管這個事情而已,嚴綺云不覺得他會任由這件事情持續發酵下去,所以聽過后她就不許永壽宮的人再繼續傳這件事情。
實際上,康熙的愧疚確實沒有持續多久。
雖然是因為他把太子身邊的舊人全換了,導致新一波的宮人里面混進來了刺客,但是那是因為刺客過于狡猾,傷害了他一顆為了孩子著想的父愛之心。
因而沒多久,康熙就騰出手來處理這件事情了。
一時之間,營地里面也算風聲鶴唳,畢竟清朝文字獄頻發,以這個獲罪丟了腦袋也不奇怪。
短短幾日的功夫,各宮上下,甚至同行的大臣身邊伺候的人里頭,都有不少被拉出來問罪的,都是這段時間不太收斂的人都難逃責罰。
輕則挨板子,重則直接掉腦袋。
這一次光是賜死的就幾十個,封建帝王的權威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有身份的雖然沒受到實質性的責罰,但是在拿身邊的人殺雞儆猴后,因為受驚發熱請太醫的人有多了好幾個。
其中就有貴妃。
這讓嚴綺云有些意外,畢竟她實在是沒想到貴妃身邊的人居然這么不謹慎
而嚴綺云因為提前打了預防針,加上永壽宮管理一貫的嚴密,倒是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像她一樣沒影響的甚至還是大多數。
隨著這件事情告一段落,太子略顯反復的病情也好得差不多了,她們在這兒也駐扎了五日,蒙古那邊都已經派了一部分人前來接應。
最后還是太子主動提出說自己已經沒有大礙,康熙這才重新拔營。
后面的旅程就沒有太大的變故了,就是后半段比前半段無聊太多,因為急著來到營地徹底定下來讓太子好好養著,所以隊伍的速度比之前還更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