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想,本身也停了這么多年,那干脆放一放吧。
之前正是這種心態,所以康熙這才只在暢春園弄了個簡單的蠶房作罷,如今嚴綺云折騰出來的更厲害的紡織機,康熙也是頗為訝異。
“你這腦瓜子,同樣是看書,怎么你總比別人能多看到這么多細節”康熙大為驚喜的圍著桑悅閣的兩臺機器看了一圈,夸贊道。
這會兒嚴綺云正在上面給康熙示范紡紗的速度,時不時還講解兩句。
說實話,康熙其實是懂這個的,他對西學了解許多,可以說走在了清朝幾乎所有人前頭,不僅是因為他聰明,更是因為他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學習條件。
面對康熙的夸獎,嚴綺云早就過了自謙的階段了,聞言也是笑道“那圣賢書臣妾可讀不進太多,但是這時令、雜記類的工具書對我來說還是有意思些,古人的大智慧有時候還是得服氣的。”
“工具書這形容詞倒是貼切。”康熙視線都在那飛快成團的線軸上,隨口應道。
其實嚴綺云也只是不想叫這些書為閑書,才這樣歸類而已,本身這些東西就是這年頭的工具書。
百廢待興的時候誰第一時間扒拉的是四書五經啊,最后還是要先找農書出來用。
“萬歲爺,你別瞧著這些東西讓效率變的很高,可有些零件可精細著呢,都是我讓內務府專門找人督造的,雖說用料不多,但是做出來并不容易,哪怕已經開了模也很容易失敗。”嚴綺云解釋了兩句。
其實這東西嚴綺云弄出來都是要交由康熙安排的,大概率是要先拿到織造衙門用,如今比較大的兩個織造衙門就是江南織造和京城織造,前者是主產地,后者是皇城,所受重視自然和其他織造衙門不一樣。
“無妨,先做幾架先拿到京城的織造府用用看,比從前的好用就逐步替換了去,一些小零件,熟能生巧,做的多了也不是什么問題。”
他這么說,嚴綺云自然也沒意見,她巴不得科技能進化的快點呢,可惜太超前的東西康熙挺忌諱,她不敢拿出來。
就如同槍械一樣,正是因為康熙知道會跨時代,所以才忌諱。
而這種紡織機的改動,并且靈感還來自于古籍的東西就相反,既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產力,還不超出康熙想象,反而會被夸獎。
其實更實際的應該是農業方面的東西,可惜這個嚴綺云是真的十竅通了九竅,那叫一竅不通,實在是沒有太多有見地的意見。
康熙拿了簡單的圖紙也帶走了幫嚴綺云改良紡織機的工匠后倒是沒有動這成品,剛好嚴綺云這邊第一批蠶也已經結繭,可以開工了。
煮過的蠶繭更好抽絲,紡成一團一團的蠶絲線,然后絲線染上顏色后在陽光下反射出蠶絲獨有的光澤。
也怪不得嚴綺云如今戴的絨花她總覺得比上輩子在網上看到的要精致,手藝是一個原因,最重要的還是材質。
正兒八經的百分百真蠶絲價格可比普通絲線貴的多,要不她怎么老是看一些簪娘博主吐槽說玩這些那都是燒錢的愛好。
不過如今回憶起來,那都是將近十年前的記憶了。
埋藏在腦海深處這么多年,嚴綺云本來以為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消失在自己的腦海中呢,卻沒想到很多東西還是很清晰的印在記憶里,很難被取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