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漢人雖有證據,但是年代已久,不算充足。
于是最終判罰李佳氏歸還田產,并且罰銀三千交給府衙,而那原告因為告御狀還被打了十個板子。
看似好像那人的告御狀得到了好結果,實際上這可是盛京,有康熙這一判罰,他就算得回了田產,以后日子就會好過嗎
不見得。
要不怎么清王朝存在著些年,從立國到亡國都一直有喊“反清復明”的聲音呢,是明朝就有多好嗎
自然不是,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前夕一般都是最昏庸無能民不聊生的時候,只是遙遠的甚至已經沒有活著經歷過的明朝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底層漢人百姓的“烏托邦”罷了。
至少同樣也就一百年左右,嚴綺云上輩子就從來沒聽說過什么“神仙”說要復辟清朝的。
出發去蒙古前,胤祈特意找嚴綺云說了下這件事情的后續。
“額娘,這李佳氏后頭我著人簡單查了一下,看著應該沒有其他人。”別看如今胤祈才十三歲,但是很多事情他做起來比嚴綺云方便的多。
這個消息對那人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如果他后頭還有其他人,以胤祈現在的本事,也沒辦法保住他,但是若只是一個李佳氏,只要胤祈找地方官“狐假虎威”,借著康熙的親口判罰點撥一句,他活下來的可行性還是挺大的。
階層差距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若是胤祈如今是個親王,都不用借康熙的勢,他一句話下去,稍微表露些已經記下了這件事情,至少年沒人敢動那人。
這樁事倒不是嚴綺云出言要胤祈管的,畢竟她不是那心里沒數的,她們母子倆現在的處境可沒資格管太多閑事。
但是胤祈自己隱隱對這件事情有些自己的想法,甚至也不完全是憐憫對方,主要是他很想知道這些事情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要不怎么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呢,每次出門總能瞧見些書上未曾寫過,京中未曾見過的東西。”胤祈感慨道。
嚴綺云也是頗為欣慰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放現代不少還在霸凌同學,胤祈甚至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們成長速度成長的都不慢。
看著性格越發和歷史上相似的四阿哥八阿哥,她也忍不住好奇起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的關系到底大不大,亦或者說大多數還是靠dna決定
可惜她不是學這方面的,實在是沒什么太有見地的結論。
此次出行除了太子監國外,跟著康熙一塊兒出來的兒子也是挺多的,從大阿哥一直到十歲出頭的十阿哥全來了。
之前路上顛簸的優點頹廢,這歇了大半個月又抖擻起來了,這會兒也鬧騰的緊。
不過鬧的都是康熙,嚴綺云悄悄的在邊上可是看了不少樂子,不過偶爾也不免翻車被波及,因為胤祈也沒少鬧騰。
如今已經快“成年”的胤祈若是在別人不與他交心的情況下,表面看著和如今京中的大部分貴族公子差不地方,最大的差別大約就是胤祈也算文武雙全。
雖然都不是最頂尖的,但是也絕對稱的算一句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