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場上,“威遠將軍”大顯神威。
當然,所謂威遠將軍并非某一人,而是清朝自己研制的子母炮,算得上這個時代最頂尖的火力武器之一吧,昭莫多戰場上的大功臣。
實際上康熙二十六年那一次戰事便已經用過這子母炮了。
這么看康熙好像沒有想象中那么頑固是吧前提是得知道后面發生了什么,發明了子母炮的戴梓在康熙二十九年就因被南懷仁舉報“私通東洋”這種事情被舉家貶到盛京了。
這理由單獨拿出來就夠好笑了,被南懷仁舉報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好笑。
康熙真的相信戴梓私通東洋嗎
不好說,如果他真的相信,那就該直接殺,畢竟叛國不管在什么時候都是重罪。
也許他只是害怕,當時其實有許多人都想為戴梓求情的,畢竟武器這種東西的重要性有腦子的人都能瞧出來。
可惜“賣國”這罪名太重也太讓人不敢沾染,若有求情者,說不得那就是同黨了,誰敢拿全家的命去沾
這用又不用,殺卻也不愿殺,由此可見康熙以及后世大部分清朝皇帝對這方面的態度。
子母炮的威力橫掃周邊,再被外面的傳教士吹捧一番,便當這已經是世之所級,殊不知科技是會進步的,守著這子母炮,一直用到被人轟開國門,被人徹底打破“上國”之夢。
那會兒嚴綺云手還沒那么長,而且康熙早期就算把南懷仁流放盛京,也沒少安排人監視,所以自然也沒人敢接觸他。
直到近些年,戴梓也沒再做出什么,于是監視的人也越發憊懶,前兩年早就裁撤的差不多了,嚴綺云才安排了不相干的人稍微照應他家一些。
也虧得她沒有太明目張膽,不然這一戰后子母炮大顯神威,康熙說不得又要多關注戴梓幾分。
不過這會兒嚴綺云沒心思想這些了,她有些擔心胤祈的安危,畢竟這回胤祈也上了戰場。
雖然說他今年才十六,但是在清朝已經成丁,這次回來就要議親了。
嚴綺云這會兒也有些理解為什么這時代的人喜歡拜佛,甚至宮里也是如此,這種焦慮感發泄不出來總是需要點依托的。
不過她依舊不在其中就是,雖說緊張擔憂遠勝康熙第一次御駕親征,但是她卻并沒有阻攔胤祈的決定。
他有自己做決定的資格和能力,以所謂的“孝道”強壓他為了自己的擔憂而不去做什么會讓嚴綺云想起上輩子那對和她有血緣關系的夫妻。
而且即便上了前線,康熙也在的情況下,沒意外還是能管得住兒子的,太危險的事情不會讓才十六歲的胤祈去做。
事實證明,嚴綺云放心的有點太早了。
已經快四十歲的邵平大步走進來,一臉驚喜的大喊道“主子,七阿哥立下大功,他帶人取下了噶爾丹的首級,這是一場大勝,萬歲爺不日將班師回朝”
聽聞這個消息,嚴綺云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大腦一片空白。
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胤祈立功,而是有些擔心他的安全,畢竟直面噶爾丹的必然是正面戰場,然后就是因為這明顯的歷史更改了。
歷史上可是有三征噶爾丹的說法,也是康熙的功績之一,但是你三征噶爾丹總不能最后一站沒有噶爾丹吧,所以按正常歷史上,這一回本來對方也應該跑掉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