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他這樣會讓康熙更生氣還是直接頂嘴會讓他更生氣,只能說發展到這個程度,以康熙的脾氣,這會兒很難哄的好。
嚴綺云在外頭聽著康熙翻舊賬、罵兒子,還有胤礽蒼白的辯駁,父子兩個的聲音也越發大,大約守在門外離得近的人都能聽到三兩個模糊的音節,只是因為怒火反倒使言語沒有那么清晰。
她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父子兩個的矛盾從康熙對太子的教育方式就已經注定了,往后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厲害。
除非康熙和太子同時更改性格,但是想也知道,哪有那么容易呢。
這場大戲里頭兩個氣得狠,不過嚴綺云聽的還是挺開心的,也算給無辜被波及的胤祈出了一口氣。
康熙罵完之后,直接將太子身邊親近且信任的幾個宮人全著人帶走了,也就是說,胤礽身邊的人又換了一茬。
自打他“成年”上朝后的頭一回,他身邊宮人還是小時候換的快一些,后面他有信任的宮人后,康熙發作的時候也會顧及他,只要胤礽求求情,基本被遷怒的都是他不在意的宮人。
可惜,這回康熙是不打算給他面子了。
不僅帶走了他的親信,還將太子禁足在了毓慶宮,什么時候反省的康熙滿意了,再出來。
對太子來說,可以算是翻了一個大跟頭,既然禁足那也不能上朝,不能輕易和追隨他的官員聯系,也會讓朝堂上的橋頭草們更不容易倒向他。
作為導火索的胤祈難免被他遷怒,哪怕實際上是他先害得胤祈摔馬,當然他最恨的自然還是胤褆。
沒錯,是恨。
在從小到大互相下絆子,互相爭斗下,他們早就已經是勢同水火的狀態了,且不說這次是胤褆狠狠地落井下石,即便不是他,只要他和這事兒沾上邊,胤礽也會更加的想要扳倒他。
胤礽被康熙趕出來的時候,嚴綺云沒有出去,只是站在窗邊看著他并不顯得頹然的背影。
稍微過了片刻,進進出出了幾個宮人,大約是在里頭收拾了一下,這才將嚴綺云請進去。
她進去的時候現場已經瞧不出剛剛那番動靜了,大約康熙本身就沒打算讓這些內情完全傳到第三人的耳中。
嚴綺云自然也不會暴露自己聽到了一切,像她這般耳朵靈敏者雖不是沒有,卻少見,并且她從未表露在胤祈之外的人眼中。
即便是胤祈,也是近些年才在這方面稍微得到她放松些的信任。
雖說嚴綺云不管是心里還是面上演出來的,這會兒都是帶著情緒的,進去后卻沒有抓著不依不饒,反倒是將話題一轉,關心起罵人罵啞了嗓子的康熙來。
“這會兒正當春夏交接,萬歲爺可要記得保重身體,莫要貪涼才是。”她只當自己剛剛壓根沒聽見康熙罵人,而他的嗓子是因為著涼才劈叉的。
還別說,康熙就是吃這套,特別越是年紀大,他就越在意身邊的人到底是關心他本身還是關心他的權勢。
“胤祈這事兒你可還氣惱”康熙接過太監遞過來的茶水潤了潤嗓子,盡量平復了情緒后問道。
被康熙叫著在邊上坐下后,嚴綺云輕嘆了口氣,說道“如何能不氣惱,都說兒女是前生的債,臣妾也知道萬歲爺的難處,可胤祈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臣妾又如何能不為他擔憂,他小小年紀上了戰場,便是不信神佛如我也在佛前燃香祈求。”
聽她這般長吁短嘆,康熙也是跟著嘆起氣來。
這會兒他還是有點理解嚴綺云的心情的,畢竟他孩子更多,當然也是因為他把嚴綺云放在眼中,才會說和她有些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