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幫小家伙,還鬧騰呢。”
先頭的尹博士聽到后面的說話聲,忍不住笑了笑。
旁邊的博士歪著頭聽了片刻,而后笑著接話“聽那聲音是葉生那小子吧那小子最是好吃,這兩天樂得和掉進米缸的老鼠似的。”
其余博士忍不住輕笑出聲。
有人笑道“這小子明明是書香世家子,卻是如此好吃實在是,嗐”
“哈哈哈哈哈哈哈”
“教我說,這點也算不上毛病。”尹博士嘴角含笑,“他功課也沒拉下,而且詩詞也是做得越發好了。”
“就都是關于吃的。”
“”尹博士扯了扯嘴角,默默轉移話題“這幾天就讓他快樂快樂罷,后頭就得讓他把皮子勒緊起來。”
“為明經科的考試”
“葉生的成績應該挺輕松的吧”
“不,我打算薦他去參加進士科試試。”
旁邊的博士大吃一驚“何必進士科參加明經科就是了。”
當下科舉考試分常科和制科兩類。
前者為每年分期舉行,后者則是圣人下詔臨時舉辦。考試內又分設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等五十多種,其中最受重視的便是秀才、明經和進士三科。
排在首位的秀才科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但不允許自行報考,而且還需人舉薦參考。要是參考者未能通過,舉薦者還要承擔風險,因此舉薦者數量漸少,學子多是參加后面兩科。
明經科考的是貼文、經義和時政。
所謂貼文便是在文章上空出一段讓學子填寫,并寫出文章含義,大概與后世的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相仿。只要把書籍背熟,并吃透經書,這一項考試還是相對簡單的。
而進士科卻是不同除去明經科要考的內容以外,另外還要考文采了。文章不但要做得漂亮,而且還要有一定思想理論,還要表現出你對時政的理解。
有句俗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可見進士的難得。
揚州府學往年能通過明經者多,能通過進士者卻是寥寥無幾。
尹博士面對同僚們的驚訝,款款道“葉生學業一貫來不錯,天賦也有,為了吃又走遍各地見聞出乎意料的多,寫出來的詩詞也是頗有氣韻,讓人驚艷。”
眾人聽到這里,齊齊沉默。
忽有一名博士嘆道“要是能通過的話,豈不是要刷新年齡新低”
“那是大大刷新。”
“目前最年輕的是快六年前的王生吧如今已是中縣縣令了。”
“這速度也算是不錯了。”
“可惜,要是那人在的話”
博士們的討論聲戛然而止。
他們沉默片刻,而后又轉回跟前的比賽“教我說他們快樂,其實這么吃三天,我也挺快樂的。”
“說不定往后也能這么快樂。”
“嘿嘿,那得好好選個出來啊。”
諸人抱著美好的愿景,端著自己那份托盤回到座位上。
眾人面前堆滿了菜色。
除去蓮房魚包和干菜扣肉以外,還有糖醋櫻桃肉、冬葵鴨腳羹、香煎鴨肉、燉燒羊蹄、魚香肉絲、涼拌魚膾、干煸豆角和蝦仁口蘑冬瓜湯。
擱在桌上,香味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