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車水馬龍都不足以掩蓋。
林殊止趴在陽臺欄桿上,今天的太陽一如昨日熱烈,但他已經沒有那時喜歡陳穆了。
他與陳穆的故事說來話長,故事往往擁有許多節點,他與陳穆初識在五歲那年,第一次分別在九歲以前。
林正安將方氏變作自己的資產后經營不善,在林殊止九歲那年舉家搬離了富人區,小孩不懂搬家的含義,只知道再也沒見過隔壁家熟悉的哥哥。
時間一直來到他十七歲那年。
那年林殊止高考結束,苦哈哈地打了大半個月暑期工后決定拿著那點微薄的工資窮游一番。
他去了當年的網紅城市瑞城,到了目的地后卻并沒有什么很想去的地方,大部分景點都需要收取門票,只有一種地方不要錢就能進去參觀。
瑞城當地的高校。
瑞大是全國知名的大學,林殊止趁著每月一次的開放日順利進入,他人生地不熟,在有路牌指引的情況下還是迷了路。
兜兜轉轉也找不著東南西北,他只能憑借著感覺向前走。
天邊烏云密集,沒一會兒雨滴就大顆大顆地掉下來,隨機砸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
林殊止沒有傘,只能加快腳步尋找能遮雨的地方。
有一處建筑大門敞開著,他沒想太多,拍拍身上的雨水就鉆了進去。
那里面像在舉辦什么唱歌的活動,只有舞臺燈聚集著,周遭都是一片漆黑。
林殊止隨便找了個角落蹲下。
臺上的伴奏鼓點震耳欲聾,觀眾席上隱隱傳來激動又壓抑的吶喊聲,他躲在觀眾席的后面,看不真切臺上的人。
臺上的人踩著某一個節拍開了聲,沒有技巧也沒有感情,就像是活動人數不足,那人被逼迫過來湊數的一樣。
但林殊止卻意外地覺得好聽。
可能是因為他沒什么見識,也可能是臺上人真有什么天賦。
他看著臺上人背后的大屏幕,上面有本次演唱的曲目。
葡萄成熟時。
好像是一首粵語歌。
林殊止學不會歌詞,只能跟著哼個調調出來。
外面的雨聲隱隱約約變大了,但蓋不過四周環繞的音樂聲。
瑞大的禮堂剛建好不久,不知是哪方面出了問題,投入使用的第二年就有好幾個地方開始漏水。
平時看不出什么,雨天的時候就比較明顯一些。
林殊止站的角落就是漏水的一處。
他聽得入神,雨水一滴滴落在他腦門上都毫無所覺。
一曲畢,主持人緩緩走到臺前,念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串詞。
“感謝陳穆為我們帶來的”
林殊止聽得有些怔愣。
那兩個字組合在一起發音他已經很久沒再聽過。
那是十幾年前就認識的哥哥。
林殊止是從不相信一見鐘情的,可從瑞大出來回到賓館的那天晚上他就夢到了陳穆。
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小時候他無人可依也常常夢見陳穆,陳穆的形象偉岸,總在他極度需要的時候出現。
他只覺得是與故人重逢所致。
可是與故人在夢里親嘴這也是重逢所致的嗎
林殊止終于覺得扯淡。
是因為一首歌一見鐘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