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沒有與別人交流的興趣,他都要從地球跑路了,管你誰誰啊,還不如打瞌睡來的實在。
不知道為什么,在寢室內總是睡不著,而在教室或者這種公共場合,反倒容易犯困。
半個小時匆匆過去……
頒獎儀式,通常是從最次的三等獎開始頒起,否則一下子把一等獎頒布出來,后邊還有什么意思?
會場上的氣氛很好,主持人很專業,很幽默,再加上是國內最知名的獎項,掌聲如潮。
“接下來,星河獎‘一等獎’的獲得者是……”主持人特意賣了個關子,看了看還在睡覺的張遠一眼,微微一愣。
張遠忽然聽到了自己父親的名字,一個激靈,連忙從睡夢中醒來。
打屏幕上正在播放一部視頻:是關于父親的生平介紹:知名數學家好、工程師,飛船主控制系統、核引擎工程師等等……
看著屏幕中的一行行文字,臺下的觀眾們發出小聲的議論與驚嘆。
這其中任意一條單獨拿出來,都夠普通人吹一輩子了。
在大家的驚嘆聲中,一段悲傷的音樂響起。因過于操勞,張教授英年早逝,享年60歲……所以由其家屬代為領獎。
等主持人說完后,張遠上臺,微微鞠躬,接過金質獎牌。
一根話筒遞了過來。
主持人想讓他發表幾句獲獎感言。
會場漸漸安靜了下來。
張遠早就打好了腹稿,并沒有緊張。
“很榮幸能夠代替我父親,領取星河獎一等獎。”
“首先,請允許我感謝評委組,感謝科學委員會,感謝……”
非常程序化的語言,反正“感謝”通常是三個,多了不好,聽起來冗余;少了,也不好,聽起來不夠正式。
本來一等獎是非常轟動的一件事事,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好幾屆都不會出一個,長期被“空缺”給把持住。
但現在,因為當事人已經去世,變成了家屬代領,就少了那么層意思,記者們也沒有太多采訪的興趣。
采訪一個家屬,能采訪出什么?
張遠心中感慨著,如果是自己得了這個獎,那才是真正的榮光吧……
感謝父親,讓自己體驗到了各種光環加身的感覺。
很有壓力,也很有動力。
不過,接下來的一番話倒是張遠本來想說的。
“……按照我父親的遺愿,在這里,我愿意將所有的獎金,也就是一千萬現金,全部捐獻給深空基金會,以扶持航天業的發展!”
這一下簡直捅了馬蜂窩,一陣蜜蜂一樣的竊竊私語聲從臺下響起。
張遠雖然只是代領者,可這種捐獻全部獎金的行為,依舊引發了大量的議論。
什么遺愿不遺愿的,沒有人會去相信,張啟明再天才,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死掉后還會獲獎。
所以,這必然是年輕人的個人行為。
一千萬!
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足夠讓一個普通人非常愜意地過完下半輩子。
他就這樣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