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半道,幾人又聽說今天還有大白菜供應。
周大媽道“怎么這時節還有大白菜”
大家伙今天過冬的大白菜都囤過了。
“聽說是外地運來的,不多。一家最多準買十窩。”
十窩,也很不錯了。
那這一個籃子就不夠了啊。一窩大白菜就能有五六斤的。
而且骨頭和大白菜也不在一個地方供應。
于朵和楊大媽溝通了一下她回去把楊大媽的小推車推來,楊大媽去幫于朵占著位置。
到時候兩個人買好了一起用手推車推回來。
籃子也由楊大媽一起先拿過去,正好可以占著位置。
其他幾個大媽也大多是這樣和相熟的人搭伴。
于朵就和要回去的兩個大媽一起轉身往回走。另外三個大媽一起往肉聯廠的攤位去。
回到家于朵探頭看了一下。二姐起來了,正在刷牙。
大院里有一個公用的水龍頭,這時候肯定凍上了。要用水還得先用熱水給它化開,浪費時間得很。
所以于朵昨晚就挑了兩桶水倒在自家水缸里,從里頭舀來用。
半缸水就不容易凍上了。
這半缸水一家子用一天差不多。
等下午天氣暖和些,她就舀起來做飯的時候先用。然后再去接兩桶挑回來倒水缸里。
水龍頭公用的,按人頭攤水費。管院大媽回頭會算清楚了上門來收費。
12歲以下的統統算半個人。
至于電費,各家都有一個單獨的電表。
昨天二姐回來,今天開始她就要算人頭了。
不過既然銻鍋里備著熱水,水缸里也有冷水,于凌起來后就直接從銻鍋里舀了點熱水到水杯里,又舀了些冷水兌上。
看到于朵她從嘴里拿出牙刷道“你這是送孩子上學回來了”
她兒子只能送給老鄉,于承和邱新梅的兒女倒是過得好啊。
她還沒出過門,而且大雜院不上班、上學的閑人也都出門了。
就沒人告訴她于朵是去買骨頭了。
“肉聯廠的攤位今天供應骨頭,另外供銷社還有大白菜。我回來拿楊大媽家的小推車,回頭好多買一些大白菜回來。”
老北京過冬前儲存大白菜是傳統。他們這院里家家戶戶都有地窖的。
就將就的從前這個院的地窖,一家分了一塊地方。
嗯,以前這個院不是大雜院。應該是有錢人家的四合院,還是二進院。
而且留下的雕欄、柱子看其起來都還不錯。
不過如今這二進院住了十一戶人,徹徹底底住成大雜院了。
因為二姐剛回來,于朵便多交代了兩句“鍋里的面水我給你留著呢,你將就那個下面吧。應該還有些熱乎氣。然后再把銻鍋放回去備著火。我買了骨頭和大白菜要去廠里辦板報。你如果要找我就去廠里。要洗衣服什么的,也舀點熱水兌上冷水洗。”
于凌挑眉,“怎么是你給機械廠辦板報啊”
“我是幫忙的。不跟你多說了,回頭看別人把骨頭買完了。”
于朵又進房間多拿了些錢,然后去楊大媽家拿小推車。
大院里各家通常不鎖門的,她在楊大媽家進進出出也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