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大王。”四大諸侯王起頭,八百鎮諸侯同時躬身納拜。
紂王臉頰被冕旒所遮蓋,令外人看不見喜怒,其聲音更是平靜甚至冷淡:“免禮,平身。”
“謝大王!”諸侯同時謝恩。
“爾等八百鎮諸侯聯名上書,共同覲見,不知所為何事?”紂王道。
東伯侯姜桓楚率先說道:“不敢隱瞞大王,吾等是為了推恩令而來。”
紂王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沉聲道:“莫不是四大諸侯想明白了,準備鼎力支持國策,前來給庶子要封賞來了?此事容易,寡人現在就可以親自為他們分封……”
姜桓楚:“……”
八百鎮諸侯:“……”
“大王且慢,大王且慢!”看著紂王興高采烈的樣子,姜桓楚連忙硬著頭皮說道:“我們不是來要封賞的,我們是來向大王提議取消這則國策的。”
紂王霍然變色,原本輕快的聲音瞬間變得陰沉下來:“此乃寡人用印,頒行天下的國策,其目的便是為了造福諸侯,造福天下,爾等為何要提議取消這項國策?莫不是有人口舌如簧,蠱惑了你們?”
“啟奏大王,沒人蠱惑我們,也沒人能蠱惑得了我們。”西伯侯姬昌嘆息說道:“吾等知曉大王是為了我們好,但諸多侯國之間風俗文化,民間信仰,乃至生活習慣都各不相同,再完美的國策,也沒辦法適用于所有侯國。
推恩令運行至今,引發了一百三十多起兵災,直接或者間接毀滅了二十一個侯國,若是再由推恩令這么進行下去,八百鎮諸侯國最終不知還能留下幾個,屆時又靠誰來守護殷商社稷?”
紂王道:“吾等不能因為一時的陣痛和混亂就放棄即行國策,寡人手里也有一份數據。殷商五百載,死于宮斗的王子世子不下于三千,平均每一個諸侯國就會有一到兩名世子慘死在爭權奪利之下,只要王侯的位置只有那么一個,斗爭和兵災就永遠不會停止,和施不施行推恩令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姬昌:“……”
這數據從哪兒來的?他怎么從來沒聽說過?
與此同時,百官最前方的蘇瑾笑而不語。
“大王,封國自治本為傳統,每個封國就像是諸侯的家庭一般,大王以國事國策為由插手諸侯家事,臣認為恐怕有所不妥。”北伯侯崇侯虎說道。
對于這種問題,紂王就不太方便回答了,下意識抬目望向蘇瑾。
“先有國,才有家。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蘇瑾出列道:“對于大王來說,整個殷商天下都是家,諸侯都是他的兄弟姐妹。
大王為何要堅定的推行推恩令?最終目的,還不是為了讓自己的親人少一些殺戮,少一些傷害?
若是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份封賞,又豈會再為一個位置爭個你死我活?所以說,北伯侯說大王以國事插手家事本身就是一個謬論,這觀點根本無法成立。”
崇侯虎:“……”
不明覺厲,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