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山風陣陣,吹得茅草棚簌簌響,明日那些牡蠣殼應該就干了,若是楊二蛋的速度快一些,后天就能開始煅燒了,正好趁著明日進山多弄一些柴火。
江寧盤算好正要安心入睡,猛然聽見楊大頭的聲音,豎起耳朵仔細一聽,那家伙竟然在說夢話,嘴里念叨著多少大醬多少鹽,瞧著都入魔了。
果然,第二天楊大頭再做菜的時候明顯比第一天熟練多了,對調料的掌控也很好,做出來的菜色香味都要更勝一籌。
江寧嘗了嘗,肯定地點點頭,按照這個程度,她可以放心讓楊大頭去臨江客棧做事了。
第三天晌午,江寧早早到了河溝,這次潘秀娘帶過來的牡蠣比上一趟還要多一些,個頭也大了不少,除了牡蠣還有不少她們趕海的收獲,有些養在海水里,還是活的。
江寧看中了一些花螺,一起買了下來,又跟潘秀娘說了好些海邊的海鮮,讓潘秀娘留意一下。
煅燒牡蠣殼的土窯已經做好了,家里沒有條件,只能一切從簡,竹竿用黏土包裹做隔斷,上下合起來有五層,每一層可以放不少海蠣,一次煅燒一個時辰左右,燒上兩三天差不多就夠用了。
煅燒過后的牡蠣殼極脆,大石杵錘幾下過篩就能得到細膩的殼灰,也就是混有雜質的生石灰,顏色呈極淡的灰白色,這玩意兒還能用來肥田,也是一些土郎中會使用的偏方之一,好處多多。
家里沒有石甕和石杵,楊大頭只好去找楊漢幫忙,花了二十文錢,弄來這么一副,人家只答應借五天,五天后還想用就得繼續付錢。
一家子趕緊動手,煅燒這種活其實就是需要有人一直盯著灶口添柴火,差不多好了再來人處理,綿綿主動攔下燒火的活,楊大頭和楊二蛋輪著錘牡蠣殼,江寧過篩,這種活只要看過一遍就會了。
江寧見楊二蛋上手了,當即領著楊大頭繼續做菜,這是最后一天了,明日一早楊大頭就要啟程出發前往臨江客棧。
江寧不放心,準備陪他過去一趟,在那邊盯一天,要是沒有問題她再坐船回來,燒制牡蠣殼的活全都落在幾個孩子身上。
楊大頭過意不去。
楊二蛋反而安慰道“大哥,你只管安心去干活,好好做事,別給阿娘丟臉了,家里有我呢”
“是啊是啊,大哥好好干,以后帶我去松溪鎮玩也讓我長長見識。”楊三鐵說話嬉皮笑臉,一雙眼睛滴溜轉,小心思多得很,好在他心眼不壞,江寧也沒說什么。
楊大頭重重點頭,“你們放心,等我在那邊站穩了腳,會帶你們去玩的”
得了他的保證,一堆孩子都歡喜得很。
吃過晚飯,柳葉去收拾,給楊大頭一個包袱,“我也不知道松溪鎮那邊是什么情況,先把你的秋衣做起來了,阿娘前陣子又多買了一些料子,我就給你多做了一身夏衣,畢竟是在外頭,穿得太破也不行。”
楊大頭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上面三大塊顯眼的補丁,雖然盡可能跟料子一個色,但還是看得出來,褲子的兩個屁股蛋上補了不止一次,越補越大,膝蓋處也差不多,都是干活磨壞的,不過大家都這么穿,他也沒覺得有什么難為情的。
柳葉見他不以為意,氣得瞪了他一眼,“讓你穿你就穿好好做事,少管閑事,有空回來看一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