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茅山上終于沒了白天摩肩擦掌,人流洶涌的盛況,也無人聲鼎沸之喧囂,重歸寂靜。
空曠莊嚴的宮殿內寂寥無人,只剩下映在如潭的庭院地面的明月,搖曳的燭光,不慌不忙的青煙,還有那座端坐在山頭,也忙了一天,高大聳立的老君像。
此刻,茅山終于有了幾分道院洞天無絲竹之亂耳,無桉牘之勞形的清凈。
上清掌教楊明拎著手電筒,披著道袍,在道觀內巡視,看看有沒有調皮的小道童不聽話,半夜出來亂逛,同時也享受這難得的清凈。
如今茅山聲名遠播,香火不斷,信客眾多,但卻也失了幾分清凈,前院旅游局的人還打算明年在、崇禧萬壽宮弄什么燈光秀,搞夜游上清的項目。
其實,楊明倒也沒有多大意見,都是為了吃飯嘛,想要維持茅山道院的風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上清派都是一群宅男,只要不打擾到他們在后山清修,其他的他們也都懶得管。
且前山的紅塵紛擾,其實也可以磨練上清門人的道心。
門外是紅塵盛世,燈火通明;門內是世外青山,粗茶澹飯。
能從門外走到門內,那這心性也就算是磨練到位了。
“掌門”
楊明繞著各個大殿閑逛,遇見兩位穿著道袍的上清道人正在巡邏,
兩位道人見到楊明后,并不覺得奇怪,只要值過幾次夜班,早能知道掌教的習慣,平靜但恭敬的向楊明行禮。
楊明點點頭“法奎、持奎今夜辛苦了,有沒有發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就早點回去休息吧。”
“是,”
本來,上清晚上是沒有安排人巡邏的,但自從十二年前,發生了全性三尸涂君房擅闖茅山,搜查弟子名錄的時間后,楊明便安排了至少授了五、六品符箓,高上神霄寶籙和太上洞淵秘籙的門人巡邏,確保年幼弟子的安全。
明清以后,正一道天壇玉格按照道士的修為和品德,將正一道的道士共分成九品。
天師受最高的一品上清洞真寶籙,最初入門的授予九品太上都功職籙。
按照正統的說法,靈玉就是受四品上清三洞五雷籙,高功法師。作為上清掌教楊明令二品上清玄真寶籙。
各派師長會評判弟子是否有資格受箓,通常要考察幾年時間。
能受箓,代表著師長相信他的品德和能力,升一品箓的同時,也就獲得了學習本門更高級的術法的資格。
可惜這天下無神,沒有天庭,所謂的受箓就是得到了神仙的預備編制的說法,也是無稽之談。
九霄萬福宮逛到元符萬寧宮,像是看門老大爺一樣熘達了一圈后,楊明拎著手電筒晃晃悠悠的來到最后一站。
元符宮后,金峰頂,潛神庵前,九層宗壇祠。
只是可惜,這宗壇祠是在原先的舊址上新建起來的,并非原先的建筑,原先的建筑因戰火被毀了。
宗壇祠并沒有前院的九霄萬福宮那么奢華莊嚴,是雄樓寶殿,精凋細琢而成。
反倒十分樸素,
青磚古瓦,飛檐銅鈴。
宗壇祠不需要外表的裝飾,它內里供奉的英魂已經讓它足夠神圣。
在戰爭年代,茅山曾經作為過戰前指揮部,所以宗壇祠內里供奉著茅山歷代祖師,包括在戰火中犧牲的英魂。
楊明每天逛完院子后,都會來到宗壇祠為師兄弟們上一炷香,再去休息。
嗅嗅
還未進宗壇祠的院子,楊明就發現了不對,雖然他修煉的是上清大洞真經在肉身錘煉方面,比不上照修煉黃庭經的同門。
但他畢竟是一派掌教,功力渾厚,相距不足十米的情況下,他還是能察覺到宗壇祠內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