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艙里的人臉上覆著油彩,還穿著金頭冠,鎖子甲,本人面容已經看不清了,翻身下床。
縱然軍艦搖晃厲害,他依然馬步結實,紋絲不動。
一落地,他的一舉一動便不再隨意,如同直接跳上了戲臺,端步而行踏著七星步,自供臺上拿起一桿木劍。
木劍外表跟普通的桃木劍很不一樣,劍身筆直,沒有劍格,劍柄雕刻成了一節竹子的模樣。
這柄木劍還是用從上清茅山觀,請的神樹枝條削成的。
點燃三柱高香,插在頭冠之上。
木劍粘起一張符紙,那是從茅山請的黃符。
他丹田吐氣,黃符送信:
“恭請北陰酆都帝君!”
玄之又玄之處,一點靈光降下。
黃符瞬間燃盡,油彩沁入臉皮,幻化為一張新面孔。
拿起木劍,耍了個劍花,右手撫著劍身,輕笑道:“折桂?還真是好久不見了,真難為你們了。是王震球給的靈感嗎?”
帝君履凡了。
這里靠近邊界,獅子郎的力量抵達不到,但是北陰帝君可以。
王震球在空座町一陣胡鬧,又騙了般若能面的能力,但是他的活動不是毫無意義的。
起碼,他確定了,只要時機合適,帝君愿意借出力量。
王震球被魚龍會轉交給哪都通后,為了防止自己再被束縛自由,王震球特意將這個情報,告訴了哪都通,換取了他返回百戲梨園,不被關進暗堡中。
激活龍火地脈,送恨天部遺址升回海面的計劃前古未有,十分大膽。
趙方旭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當然要有后備計劃。
那后備力量,就是從百戲梨園中請來的乩童。
乩童和瑞獅,神格面具異曲同工,都是借助身近神的儀式,而借取信仰念力,也屬于百戲中的一種。
所以在百戲梨園組建時,梅秋實也邀請了南方的乩童。
乩童的請神法和神格面具大不相同,乩童的做法更為極端。
神格面具旨在演神扮神,但是一定要堅持自我,絕不能迷失在神明的人格中,不然會使得元神融化在信仰念力中。
人雖然還活著,但是靈魂已經融化在信仰念力中,變成了故事中的神明。
簡單來講,就是變成了以為自己是神明本神的瘋子。
而乩童不一樣,他們會焚香沐浴,洗去身上一切自我的東西,換成更靠近神明的特征。
用油彩遮蓋掉本來面目,戴上象征陰君位格的金冠,拿上象征幼年經歷的木劍折桂,穿上象征羅酆天守護神的披掛鎖子甲。
將元神完全沉睡,在施法時,半點不干預術法的運行,將身體以及目標,完全交給被塑造出來的神明人格。
目標是擊敗對手,但是怎么擊敗我不管。
香火燃盡前,我就是神,神就是我。
此身已獻祭給神明,隨意使用。
香火燃盡,元神歸位,將所有信仰念力盡散。
和神格面具一樣,乩童也有要點:絕對要確定自己請來的是神明,而非孤魂野鬼。
要是被野鬼,妖仙上了身,他們可就不一定會把身體還給你了。
一定要確保自己指向的神靈沒有被扭曲,所以正常情況下乩童都會在神龕下,寺廟中請神。乩童也大多都會擔任寺廟的廟祝,負責廟宇,也負責主持游街活動。
在廣闊海上進行請神,沒有一個乩童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