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四海龍王,四瀆水神的府邸在什么地方,并沒有文獻有明確的說法。
胡修吾并不清楚小黃龍的淮瀆水神府在淮水的什么位置。
不過,找地方,不就是尋人問路,看圖索驥。
他不了解淮瀆水神府在何處,當地本土的土著,還不清楚。
四瀆對于中原九州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著九州子民的安危禍福,甚至影響著朝代更替。
四瀆穩,則天下安;四瀆動,則九州亂。
地位如此崇高,四瀆水神府的位置,各大道觀,寺廟必然知曉。
不愿意走回頭路的胡修吾,就地找到了一間占地千畝的大道觀,潛入其藏書閣中,翻閱游記或博物志。
想要編輯出一本博物志或地理志,需要海量的資料,若要真實詳細,還必須要去過實地,或是見到過實物。
這類書籍耗費心力,少有人愿意編寫。不過一旦編寫出來,就是國之重寶,往往深藏于世家大族,或是深宮翰林之中。夢溪筆談,天工開物,本草綱目都是如此。
別說古人不識貨,古人識貨的很,只是聰明人太多而已。編寫這類書需經年累月的苦功,又對仕途或是修為無補,聰明人都知道該怎么選。
所以,唯有這種大門大派,才能養出有時間,有學識的弟子,研究和更新門閣內的博物志和地理志。
胡修吾蒙蔽住藏經閣中傳法長老的感知,不讓他察覺到自身的存在。正大光明的從此處藏書閣內部,維持藏書閣運營的藏書吏前走過。
擔任藏書吏的弟子,看見胡修吾從容得游走在層層書架之間,縱然沒有人認識他,可也沒人覺得他是個外人。
類似博物志和地理志的書籍并不難找,因為這類書籍往往是個大部頭,《水經注》,《本草綱目》,《天工開物》往往都有數十卷,比同時代的書籍要多得多。
藏書閣中,除了門派法術,就數它們占地面積最大了,除去放著功法典籍,看守嚴格的書架,剩余的大部頭就是博物志了。
胡修吾拿了一套《清源九州神鬼考證引》,找了個空桌坐下,直接在藏書閣中翻找了起來,先找目錄。
古書也是有目錄的,自漢代起,就有給書做目錄的習慣,這是防止書籍有失遺缺卷的情況。
翻到水系神鬼卷,胡修吾果然找到淮瀆水神府的所在地。
“導淮自桐柏,東會于泗、沂,東入于海,中有淮水之神黃龍,居于淮南道光州南灣湖底。南灣湖東端的賢山南麓山谷中,有大寺,名為賢山寺。”
小黃龍的淮瀆水神府,原來在南灣湖底。
胡修吾思考著南灣湖的位置。
‘淮南道光州,那不就是豫省的義陽市,毛尖之都嘛。’
找到了南灣湖的位置,胡修吾便不再著急,好整以暇翻起全卷來。
這處地方,是黑神話前傳,許多情況他了解的并不細致,正好借此書,查缺補漏。
只見那書中寫有一處胡修吾頗覺眼熟的地方:
【天地有九處湯泉,俱是眾烏所化。那九陽泉,乃香冷泉、伴山泉、溫泉、東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廣汾泉、湯泉,西牛賀洲盤絲山嶺中,有濯垢泉。】
未見濯垢真容,撼矣。
后又有一行小字:
【原為昆侖仙女所有,宋元嘉七年被盤絲洞七蜘蛛精所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