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斗機主要是它的氣動布局,還有它的隱身材料以及它的控制系統。
氣動布局這個劉海已經解決了,隱身材料相關的研究所也已經差不多解決了。至于控制系統這一塊也不是很難,現在我們國家的半導體水平,那是全球第一。
剩下的就是發動機方面,而這個時空我們的發動機技術,那也是全球領先。
材料方面不但有劉海自己研發的材料,也有引進技術的一些材料,包括以前引進的通用的發動機,羅羅公司的發動機,這又從老二那邊得到圖160發動機的一些數據。
其實作為發動機來說,最關鍵的就是材料,只要材料足夠,完全可以做出很變態的發動機,就像圖160的發動機。
1996年元旦節,師妹發現劉海今天下班挺早,而且下班之后就坐在電視機前準備看新聞。
“今天又有什么重大消息宣布?”師妹看到自家師兄這樣就知道電視上又有重要新聞。
“就是有重大消息,等會兒你看吧。”劉海點點頭。
前些日子劉海就接到了火箭可回收項目組的報告,那就是火箭可回收項目已經初步成功,并且進行了首次的運載衛星發射試驗,火箭的第一級成功從77公里的高空返回,并且降落在預定地點。
經過初步的判斷,火箭的第一級可以重復的投入使用。
而且根據以往的數據,這個火箭的第一級的發動機可以重復使用至少35次以上。
很快新聞就來了,七點的新聞,第一個消息就是報道這件事情。
“經過我國科學家不斷的努力,我們在航空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近日在某火箭發射基地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試驗,火箭可回收試驗。”
伴隨著主持人的話語,電視上就出現了火箭發射的畫面。
“火箭回收試驗試,是指火箭的第一級可以重復的使用,從而降低探索太空的成本,以及提高火箭的發射頻率。”
“此次發射任務火箭第一級在77公里的高度成功與第二級脫離,第二級成功點火并且繼續執行運載任務。”
“而火箭第一級,從77公里的高度開始返回。”
這個時候電視里面的畫面就是在火箭可回收的這一級上面,裝載的攝像頭,一個是在前面,一個是在后面。
在前面的攝像頭記錄了第二級點火離開的錄像。
而火箭的第一級則開始返回。
當然錄像并不會展示完整的片段,因為從77公里返回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此次火箭可回收任務的成功,為我們未來的太空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次火箭可回收任務之前,已經進行了數十次的發射試驗,背后是無數的科學家,還有技術人員的努力。”
這個時候電視畫面里面就是轉向了地面。
可以看到是在一片戈壁里面,戈壁中間有一塊兒平整的地方。
湛藍的天空上出現了一點火光。
那就是返回的火箭,返回的火箭在不同的高度要施加不同的推力。
而且不單單涉及到高度,還涉及到火箭本身的重量,因為火箭本身最大的重量就是燃料。
伴隨著燃料的消耗,火箭重量降低,高度降低,推力也要變化。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火箭本身的燃料儲備。
所以在視頻當中出現了一幕,那就是火箭在距離200多米的空中就開始懸浮,并且開始左右橫移。
整個過程差不多持續了10秒鐘。
這10秒鐘其實就是把火箭本身的燃料降低到安全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