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是個小大人他前世乃是某鎮的一把手,年已三十出頭,是縣里秘書出身、前途看好的“年輕干部”。某一日因為整修省道,鎮里要拆一座早已破落得沒型的明代道觀,他怕當地民眾不滿,親自前往督導,卻不料莫名穿越成了剛剛出生的一名嬰兒,然后就發現自己居然回到了明朝。數年成長下來,按理說心理年齡都有差不多四十歲了。
好巧不巧的,他前世叫高務實,這一世竟然還叫高務實。只不過前世叫“務實”,是因為當時流行的口號是“求是務實”,高父當年也是知識分子,覺悟還算不低,正巧兒子出世,干脆就給兒子取名務實。而這一世,“務實”這個名字卻是因為他出生于新鄭高家,高家乃是當世實學大家,族中長輩累世為官,而其三伯高拱,不僅是當世實學宗師泰斗級人物,更是當今隆慶天子之帝師,曾任內閣大學士。
當年他的三伯高拱也就是此刻他身邊這位老者回鄉省親,因高務實的父親其時在外為官,不在家鄉,作為同胞兄長的高拱便為其取名“務實”,“務”字是他們這一輩的輩分,而“實”,指的便是實學。
見高務實這般答話,高拱只是笑了一笑,倒也不以為意,一撩下擺,踏著軟木錦蹬便上了車。高務實也不耽擱,跟在他三伯身后,麻利地踩著錦蹬上了車。
待兩人先后上車,那名傳旨的宦官卻并不敢與高閣老同乘,而是在向隨行眾人叮囑一番之后,另外去了一輛樸實不少的馬車。
馬車之中,便只剩下一老一少伯侄二人。
車隊行進了一會兒,城門口禮送閣老的人們早已散去,消失在雪色之中。高閣老輕輕抬手掀開窗簾,看著倒退而去的鄉間雪景,忽然輕輕嗤笑一聲“務實,你猜猜看,得到我起復回京的消息之后,這天下間會有多少人提心吊膽、食不知味”
高拱起復,這件事在明朝歷史上可算得上一件大事。不過既有起復,自然先有離京。
當初嚴嵩倒臺,徐階上位為首輔,為了示好唯一的皇子朱載垕,于是推薦他的老師高拱入閣輔政。徐階原本以為高拱這個后生晚輩被自己推薦入閣之后能感念恩情,成為自己的助力,卻不料高拱知道自己作為唯一皇儲的老師本來就一定會入閣,而他歷來胸有抱負,根本看不上徐階這種一心只為做官的老派官僚,沒多久就跟徐階有了齟齬。
再后來身為高拱弟子的隆慶帝登基,高拱愈發想要刷新吏治、重振朝綱,與徐階的矛盾更加尖銳。試想那徐階為相近二十載,在嚴嵩當政之時都能明哲保身,維持住自己在內閣的位置,又豈能容忍高拱與他作對于是立刻動用各種手段,最終挾言路之力逼得高拱連上十余道奏疏請辭,黯然下野返鄉。
可是僅僅一年有余,徐階就因為過于縱容言路、限制皇帝而失了圣眷,在一次試探性的請辭中被皇帝直接批準,退休致仕
徐階一退,皇帝想起的頭一件大事,就是召回高拱、回京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