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見劉綎面色嚴肅,不像兒戲,也只得站起身來,朝門外走去。劉綎隨后出來,兩人去了另一邊的廂房說話。
進得屋內,劉綎便請高務實坐下,也不多說什么廢話,直接向他介紹起這位“飛龍皇帝”的事跡來。
高務實本來對此人毫不知情,只能聽劉綎講述。原本他心里估摸著這位所謂“飛龍皇帝”,大概也就是幾個愚夫愚婦弄出來的搞笑造反,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造反是真,但卻絲毫不算搞笑。
張璉,饒平下倉人。初為庫吏,盜庫銀,殺人亡命,投靠賊鄭八為亂,在朝廷的檔案里頭,當時被歸類為“劇盜”。倘若只是如此,也還罷了,問題是他不滿足于為盜匪,竟然還做起了更大的買賣。
這張璉在饒平縣衙當庫吏時,便悄悄刻制了一枚印璽,上書四字“飛龍人主”。并私下將此印璽藏放在縣城四方塘中。接著便神秘兮兮地與人說“吾夜中做夢,見天上掉落一寶物于塘中,仙人又托夢說誰能獲得此物,便是真龍天子。”
這種過去造反輩玩膩的把戲雖然毫無新意,但對于當地百姓而言卻也是一樁新鮮事,不久便傳遍整個縣城。很多人信以為真,大概是仗著天高皇帝遠,居然紛紛下池摸拾,但誰也找不到。這時張璉見醞釀得差不多了,便也邀幾人去四方塘尋找。
這塊玉璽本就是張璉所藏,當然得來全不費功夫,不久便被他摸撈了上來。張璉獲得此璽,在這些愚夫愚婦眼里,就等于上天授予了帝王符兆。人們驚愕之余都認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紛紛跪下叩拜。就這樣靠著這種老掉牙的小把戲,張璉居然就成了當地一呼百應的領袖人物了。
有了名頭就好辦大事,接下來,張璉便“殺族長,投奔大埔鄭八”。
大埔,此時屬饒平縣清遠都灤州都之地。嘉靖三十七年,族長見張璉有造反之意,恐以后危害鄉里誅連家族乃再三勸說,希望張璉不要叛逆,做一個老老實實的順民,并揚言若不聽從,就要將之驅逐出族。
張璉帝王野心已起,怎耐得住這般“欺辱”于是怒殺族長,登高一呼,率追隨者投奔大埔鄭八此人是白扇會起義首領并做了副寨主。鄭八死后,因張璉“行俠仗義”,威望最高,且有帝王符兆在手,于是便被推為首領。各地叛軍紛紛投靠,軍隊達十萬之眾,勢力日益強大。
嘉靖三十九年,張璉與程鄉林朝曦,梁寧,徐東州,大埔肖晚,羅袍、楊舜,小靖張公佑、賴賜,李東津等各路叛軍聯合,歃血為盟。并在家鄉饒平上饒烏石建造城堡,在柏嵩關張項山筑“朱城黃屋”作宮殿。之后,張璉設壇祭拜天地稱帝,號“飛龍人主”,改元“造歷”,國號“飛龍”,并開科署官,封肖晚,羅袍為王,封林朝曦為大將軍,其他人等皆得封賞。
柏嵩關位于廣東饒平北部上善鎮與福建省平和縣九峰鎮交界,地勢頗高,高峰對峙,依山負險,壘石為垣,架兩門相拱對照。相傳昔年大明建此關時,關北有古柏凌空,故名“柏嵩關”。此乃扼粵閩通道之咽喉,乃是一將當關,萬夫莫開的一處戰略要地。
“飛龍國”建立后,張璉便加緊開始他推翻大明統治的計劃。
嘉靖四十年,張璉調遣兵力,分三路出擊粵、閩、贛、浙四省,命林朝曦率軍三萬余人攻打粵東諸府縣;命肖晚、羅袍率等三萬余人攻打閩西、贛南,他自己則親率中軍主力三萬余人攻打閩南并沿海岸線直上攻打浙江。
飛龍軍聲勢浩大,出征初期捷報頻傳,同時得到各地造反派的響應支援。肖晚、羅袍率軍攻打閩西時,連城叛軍首領包龍鮑榮、包鳳鮑虎兄弟積極配合,互為呼應。肖晚、羅袍部連克永定、上杭、武平、長汀、長樂、連城,又絕斷官軍糧道,并乘勝攻打贛南之瑞金、寧都、興國、萬安、泰和等地;林朝曦部轉戰粵東,攻打潮州、大埔、梅縣、興寧及河源之龍川、和平等地;張璉親帥叛軍,四月占平和,六月陷云霄,八月破南靖,攻占漳州鎮海后,又直指泉州、莆田、福州,乘勝攻占浙江龍泉。叛軍鋒芒所指,勢如破竹,短短時間便攻陷縣城數十處,整個飛龍叛軍發展至二十萬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