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國子監內有個比較特殊的“部門”,那便是被如今國子監祭酒牧序創辦的刊舍的存在。
讀書人最忌銅臭,但這整個大夏最是被學子們向往的書院國子監內,這刊舍內全是銅臭。
刊舍存在,便是發印刊文至全京城內。
而其收益,多是給國子監內一些出身貧苦,或者是那些生活拘謹的寒門學子們用來做生活費。
用牧大祭酒自己的話講便是詩詞歌賦誦了出來,不賺二兩銀錢,豈不虧了
此話一出,這位祭酒大人沒少被人在先帝那邊彈劾,尤其是在文壇之上更被許多人所詬病。
更有當世大儒周老夫子直接罵了這位祭酒大人有辱斯文,滿身銅臭,如何做天下師。
祭酒大人回了句那你有本事收弟子的時候不要學費啊。。
一來一去,吵得不亦樂乎,也讓看熱鬧的人看得直呼妙哉。
最后還是先帝出面,止了這場鬧劇。
而隨著時間推移,刊舍所發印的詩詞歌賦,也是越來越受京城內老百姓們的歡迎。
許多京城乃至它地的學子們,也是紛紛送上自己創作送到國子監刊舍所在,只求能登上刊文之內。
久而久之,其作品能登刊文之人,尤以為傲,令他人艷羨。
能連登之人,更對于那些個讀書學子們而言,成了一種殊榮般的存在。
刊文每日都會刊印至京城各處書館。
一份雖然不過一文錢,但卻收益頗豐,起初牧大祭酒還會將收益分出來一些拿到上了刊文的詩詞作者那里去。
但是許多人知曉這是拿來捐助苦學子們生活所用,也就直接不要了。
久而久之,牧大祭酒興許是煩了,直接大手一揮表示若是想要這錢的,自己到國子監來拿,不來拿的就當你不要了。
能上刊文便是最大榮耀了,都足夠吹噓很久了。
哪兒有人會去要那錢啊。
再來就算真有人想要去要,但讀書人最看重臉面,也拉不下那個臉面去要。
慢慢的,也就沒人去要這錢了。
但不為那點幾兩碎銀,只是為了上刊文,許多人馕足了勁兒的不斷給刊文送著自己的詩文。
才名二字,于他們而言,比生活重要
而今日的刊文,滿京城的書館這邊還沒到中午呢,已經全部銷售一空。
而學子們更是圍堵書館,想要求上一份今日刊文。
更有甚者直接高價收買
只因為所有人都等著看初冬詩會之上那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詩文。
更有不少人,想看看那滿船清夢壓星河。
饒是這些詩詞,早就已經于昨夜傳遍許多讀書人耳中了,但在刊文之上去看一遍
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可是這并非是今日刊文如此大受歡迎的主要緣由
其真實性原因是
今日之刊文
滿滿一期,除卻那春宵一刻值千金及另外那幾句詩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