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京城里一樣,清泉鎮內也是有些年味的,雖說不是什么商貿樞紐重地,但架不住有這湯池子名聲在外,更有天子行宮一側,還有京城內貴人們一座座府邸的建造。
讓這座原本不過普通小村子,成了如今人聲鼎沸的富貴鎮子。
固然天子與皇后就像是忘卻了這里清泉山上有座巍峨宮殿的事兒一樣,許久未曾來過了。
但是站在鎮子,抬眼看向那清泉山,便可看清楚那座建造獨特,依山而建的宮殿,尤其宮殿與山融為一體一般,頗有奇觀異景感覺,尤其是在那秋日,滿山紅楓葉之中有那么一座宮殿,珍奇程度,不言而喻,還有拿大雪滿山時,還有夏日綠野青山時
所以便是天子與皇后不來,僅僅是能看那座皇家宮殿在山上的景,便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鎮子內鋪子許多,家家戶戶掛春聯,舊面孔新春聯,人人喜慶。
鋪子多了,該有的鋪子自然是一樣不能少了。
如彩樂居這般有美女,俊秀男子陪著喝酒聊天,鶯歌燕舞的瓦舍酒肆,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馬思退,是彩樂居的賬房。
昔年也曾被稱之為天才的他,十七便拿到了參加會試資格,若是高中,必然聲名顯起,但時至今日,已經三十的他,連續十三年參考而次次落地。
便是今年這被稱之為縱觀大夏最容易考的一次,他也是未登科。
身邊之人又笑話他,稱他去年為馬十二,今年便是馬十三,來年不知是否能稱之為馬十四。
心灰意冷加上實在無顏回家的他,也就通過朋友介紹,到了這彩樂居做了賬房,想著姑且以此賺取錢財,來年繼續考。
十三次的科舉失利,嘗遍了身邊人的人情冷暖,白眼擠兌,事到如今,年少時鋒芒銳利張揚瀟灑的馬思退,那原本直直的脊梁略微有些彎下,與人說話,也是客客氣氣,不敢多說什么,便是有人當面嘲笑,也會笑上幾聲,若看對面不放過自己,也就會跟著自嘲兩句,然后離開。
若是將馬思退這人生比作利刃,如今的他,只是一把生銹了的鐵劍罷了,無鋒芒更無唬人作用,讓人看到,反倒是個笑話。
十三次科舉,并且可以說馬思退還在準備第十四次,為何如此堅持。
馬思退不知道。
身邊人,到父母,到兄弟姐妹,最后是親朋好友,或是只知他事情的人,無不勸他就此作罷了事,世人皆有命數,若讀書人皆可高中,天下豈不全是舉人了,而且他的學問,雖無法高中,但去鎮子村子里里做個教書先生卻是綽綽有余。
三十而立,馬思退今年三十馬上三十一,未娶親,更無心儀女子,事業更是毫無所成,當年與他同求學之人,放棄科舉的也好,或是高中的人也好,無一例外過的都要比他好太多,便是銀錢之上有些人拘謹一些人,卻也是逢年過節家中歡笑不絕,而馬思退這里,萬家燈火,無他一盞,錢袋空空,替人做工茍活。
倒是也有馬思退的至交好友,介紹過女子給馬思退,但馬思退無一不是拒絕,而且也是道出一句一事無成,兩袖清風,何以安家。
朋友勸導,馬思退也是婉言拒絕。
馬思退也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么,每年科舉失利,他都想要就此作罷了事回家算了,大不了就去了村子里做個教書先生,逢年過節也能得到學生家送來的幾條臘肉幾只山雞,而且娶個妻子,生個孩子,總好過在這京城繼續遭人白眼,被人私下議論嘲諷的痛快。
但是每每有如此念頭,再看自己翻爛了的那些書,再回想自己意氣風發之時所言豪言壯語。
馬思退就重新坐回到書桌前邊,繼續去看那些書。
到了彩樂居,賬房的薪水不低,倒是讓馬思退對自己那朋友感恩戴德,固然是享樂之地,被一些讀書人所不齒,但如今的馬思退,已然過了那眼高手低的年紀,倒也不在乎他人目光,只想著就在這里干著,然后繼續備考。
清泉鎮內不少人都知道彩樂居那個賬房是個考了十三次都沒考上的窮酸秀才,許多人暗地里也是議論紛紛,嘲笑譏諷多如牛毛。
反倒是彩樂居里那些在這風塵之中每日強笑歡顏的男女,倒是對馬思退客客氣氣,禮敬有加,有那介紹馬思退過來的人與大老板關系好的關系,也有真的欽佩馬思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