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內不誦佛經,因為師父說佛不在里面,無需特意去研修誦經。
寺廟內也沒有佛像,因為師父說那些不過泥塑銅像,佛不在那里,因此無需去拜。
佛在何處。
師父說,佛在眾生。
所以,大悲寺僧眾的修行是苦行。
去任何一地,每日只吃兩食,若是正午未化到緣,便不再吃,下午若是依舊未化緣成功,也不食。
師父說,這是修行,若是過了時間吃食,會有憊惰私欲。
僧眾只化緣吃食,絕不碰銀錢之物,這是為了不起貪念。
若百姓需要幫助,便要上前幫助,不求回報,便是百姓要給,也不可拿,因佛在眾生,這是對眾生之敬。
每日六次自省,六次懺悔。
有信徒送上吃食那些到寺廟之內,可收取,但要贈予可憐之人而不得留下或是私用。
慧舍曾問師父,佛在眾生,那如何才能確定眾生中誰是佛
師父答,你見真佛,真佛見你。
慧舍不解,只覺得師父回答高深。
但也覺得是自己修行不夠,所以更加努力修行。
一年前,許多人逃難到了大悲寺避難,師父收留了他們,但是慧舍看到了那些人中有一些是曾經對他們惡語相向之人,不喜,想要趕走。
但師父沒說什么,依舊收留他們,其中有數名孕婦。
師父將素日僧眾打坐大堂打掃出來,供其產下嬰孩,但那些孕婦身子虛弱,襁褓孩童更有性命之危。
師父去了山中抓野雞回來。
而后,親自動刀殺之烹之給那些孕婦孩童,救了數名孩童性命。
許多人說這是功德,算不得殺業。
師父說,殺業只能換來殺業,換不來功果,今日所行皆為私念,是修行不足緣故,也是犯下罪孽破戒。
庇護人數眾多,寺廟內吃食越少,師父數日不進食,僧眾效仿。
那時候
慧舍看到師父像是有金光。
感覺像是佛,可師父從未看他。
后來
劫難過去,庇護之人中有貴人,貴人前來大悲寺想要給師父蓋百塔,更想捐錢給大悲寺。
師父盡數拒絕,只道出手救人,何須記下功德,若是貪念這些功德記錄想讓人知曉,這是嗔念,不可觸犯戒律。
幾個月前,大悲寺僧眾苦行前往檀州。
看到了在地里與百姓一同干活,一同嬉笑的杜預。
不知為何,慧舍看到了那口碑奇差,被人稱為貪官污吏的杜預杜大人,身上竟然有金光般存在。
慧舍告訴師父。
師父說,佛有萬相,但本源為善為正為仁。
然后,師父帶著大悲寺僧眾朝著杜預杜大人行了禮,并未交談后后離開。
而當下
慧舍又看到了來自杜預的金光。
而且不僅僅是杜預,那些檀州老卒們身上也有,這些跑來赴死只為救人的眾人
皆有金光。
原本眼中只有紅色與黑色的慧舍,雙眸逐漸清明,紅色與黑色盡數褪去。
突然
慧舍像是感覺到了什么,回頭看去。
發現城墻之上作戰士卒,那些保護百姓而來赴死的檀州老卒,那些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而不得不拿起武器的無辜百姓
身上皆有金光閃爍,那些人感覺全在看他。
很美
慧舍一生都沒看到過這樣美麗的景色。
何為佛
慧舍不知,但師父說過,佛有萬相,眾生皆為佛。
而當下
慧舍只覺眼前這一幕
就像是
我看真佛,真佛看我一般。
“癡兒,還不醒來。”
突然,就在金光之中,慧舍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那個枯瘦佝僂的身影。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