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兩名西域學者之中一人開口:“如此,卻是要摒棄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誠等道德?因為就我所知,儒家圣人曾提出過知行合一,但這里的只是品德德性。”
蘇長安愣了下,然后想了下后說:“道德好壞,是如何做人,我們大夏書里那么多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學了,去做,這不就是知行合一?”
西域學者若有所思。
倒是一邊大儒夫子們暗自點頭,雖說總感覺娘娘所說哪里不大對,但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簡單直接。
其中一名學者看著娘娘,思慮一下后,顯然還想繼續反駁,但才要開口,卻是馬上低下頭。
蘇長安看著這兩名西域學者,有些無奈,主要是這個知行合一,雖然與陽明心學有些出處,但卻是前世幾千年正兒八經得到過驗證的真理,想反駁?還真不大行。
不過也不能說這兩名學者是要辯論之類的吧,畢竟也是真的出來提問的。
所以蘇長安想了下后,拿起桌上筆跟紙,隨手寫下了一句詩詞,然后看向兩名學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剛寫的,因為想到了,所以就寫了,這看起來是小事隨手的事情,但實際上就是知行合一一種,因為詩文是供人欣賞點評的,因此我寫出來讓大家看看如何,這就是我所說的驗證我所學所行是好是壞的道理。知行合一無處不在,兩位現在所謂,其實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種,而我與你們對話,就是你們知行合一中的一環。”
說罷,蘇長安將寫有那句詩詞的紙張遞給了貓貓。
不過
就在蘇長安說出那句的時候,牧序也好或是在場文人也好,全部一臉訝然看向蘇長安。
想到了,就寫了.
然后還隨手!
寫出了這樣一句?
不去管娘娘與兩名西域學者講解知行合一,其實話到這兒足夠清晰了,但兩名西域學者屬于固執一些,因此才會這樣。
可是
您在給人講道理的時候,想到了這樣一句絕句詩詞?
千古詩詞隨想隨寫隨口就來?
文會之上許多人再看蘇長安眼神這就又變了!
娘娘這是,真的要實打實坐穩天下第一詩人的名號?還是說,這是打算正兒八經的做詩中仙人?
牧序在一邊抿著嘴唇:“娘娘,那詩詞可有.”
還沒問完呢,蘇長安馬上笑著說:“沒有。”
牧序還想說話,但夏鳳翔睜開了眼瞥了眼牧序。
牧序立馬不敢說話了,可眼巴巴看著蘇長安,就覺得,干嘛呀,這好不容易知道了春江花月夜還有長恨歌了,這咋又冒出來一句啊!
……
ps:有些累,所以今天這一章有點兒短,明天會補更。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