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汗號。蒙古人,才是真正的海洋民族。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北海行省開始大量招募蒙古牧民充當水手,填補人力缺口。
這邊的所謂蒙古人,其實大部分都是當地的欽察、庫曼和保加爾部落。當然,這也不說么問題。紫帳汗國對于如何驅使牧民,十分有經驗。
汗國對海上的管理,和對喀山的保加爾舊部、南俄的庫曼故地一樣,十分松散,只要在神祖面前,宣誓成為羅馬公民,向擺賽汗定期繳納貢品,就能享受廣泛的自治權。
諾夫哥羅德將北方的大片非核心土地,分成了好幾塊領地。本來是打算招募立陶宛貴族,作為共和國的封臣,擔當北方屏障的角色。但紫帳汗國到來之后,共和國就改了主意,把它們送給行省直轄。
行省官吏又從中挑選了幾塊合適的地方,建造港口,作為這些海上牧民的營地。每一艘船,在海上很可能長期見不到人,實質上就是一個獨立的游牧部落。所以,又按照船只大小,給船長授予十戶、百戶不等的官職,這樣就算完成了管理機構的設置。
一開始,很多牧民還不習慣,損失頗大。但這回汗國并不缺人,由于給出了足夠的賞金和劫掠分利,眾多日子不好過的小部落,都跑來投奔。
由于數量增加太快,很快,船只數量就超過了商貿所需。閑著沒事的蒙古人四處乘船游蕩,搶劫瑞典、立陶宛和波蘭的海岸。
這些歐洲國家,常備軍數量有限,平時都靠各個分封領地自己的力量,來對付出現的敵人,對付普通海盜,效果還不錯。
然而,蒙古海盜無師自通地結成了大團伙,不時就匯聚起一大堆部落,在首領和老海賊的指揮下,有目的的選擇突破口,借助紫帳本土派來的工程師,破壞各國的防御堡壘,然后一擁而入,把沿岸各地都劫掠一番。
遇到這種突然集中起來的大規模入寇,當地人很難抵擋,因此受害頗為嚴重。
紫帳汗國和諾夫哥羅德,對此都很滿意。立陶宛和波蘭因為背后受到襲擊,不得不調集士兵前往防御,讓紫帳在南方前線的壓力小了很多。由于效果良好,這一制度就保留了下來。
蒙古海盜活動的范圍,已經遠超出了北海行省當今的轄地。大都朝廷決定給他們升級編制,順便換個正規點的名字。于是,郭氏通過桃花石島的關系,找了個老學究,專門琢磨個好名字。
老學究考據一番,告訴他們,可以挑一個和水域有關,又有多重寓意的詞。衛風碩人云“河水洋洋”,毛詩傳云“洋洋,盛大也”;大雅大明云“牧野洋洋”,毛詩傳云“洋洋,廣也”;魯頌閟宮云“萬舞洋洋”,毛詩傳云“洋洋,眾多也”。孔子說“美哉水,洋洋乎”可見,這個詞一直以來就是與水有關的美言。
考究先圣之意,應該把“北海”改為“北洋”,以示國朝武威之盛,水師軍容之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