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了規模,個人的蠻勇在戰場就沒什么用了。如何組織起一支軍隊,如何用恰當的方式激勵他們,如何用高效的手段給他們補給以維持戰斗力,這才是戰爭勝敗的關鍵。”
“我見過最英勇善戰的希臘人,也見過最懦弱猥瑣的漢人。”郭康攤攤手“見得多了,你會發現,大家之間的差別沒有那么大。當年希臘人還是以善戰著稱,到處出門給人當傭兵呢。而除了波斯這種”
說了一半,他想起幾個波斯故事,又改口道“呃,就算波斯人,也是有厲害的戰士的。”
“嗯嗯。”朱文奎已經習慣他們辱波斯了,沒有說什么。
“所以你看,這種組織能力,在軍事才是體現的最直白的。”
“這也是為什么我特意說沙陀的故事。”他提起之前的舉例“我們這邊,這些自稱漢人的群體,其實和沙陀一樣,本質也是個來源混雜的軍事集團你看官府里眾人的出身,就知道了。”
“我的想法可能比較非主流,但目前這個情況,好像也沒有更貼切的說法了。”他猶豫了下,說“你對中原的了解應該比我多,今后可以自己看看,是不是這樣。”
“那為什么,你們選擇了羅馬這個旗號,而且覺得很適合呢”朱文奎問。
“你看,從波斯以西,一直到歐洲這邊,你覺得哪個文明的興起,最依靠軍事化的組織”郭康反問。
“哦,羅馬人”
“你覺得哪個文明的擴展性更強,而且早期的擴展,是以國人范圍的擴大為基礎的”
“我明白了。”朱文奎點點頭“怪不得古人說大秦和咱們像。”
“古人當時可能了解不多,甚至有以訛傳訛的成分,但我覺得,這些共通點是確實存在的。”郭康說“羅馬公民不就是國人么軍團不就是國人的組織么你看,直接照著來就行了。”
“我想,如果條件惡劣,不能保住所有的華夏特性,那也應該保住最基礎的東西,也就是組織能力。而羅馬的旗號,已經是這里的人能理解的、和我們這個軍事文明內核最接近的了。”
“至于其他的文化方面的東西,只要保住了組織,多少可以保留一些。當然,反過來說,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才最不能放棄羅馬的認同。”
“保加利亞人脫離羅馬,依然是保加利亞人希臘人脫離羅馬,依然是希臘人甚至斯拉夫人那種文化水平,都依然有羅斯之類的認同在。”他列舉道“但我們要是沒有羅馬這個旗號,來吸引更多人,建立更大更穩固的組織,那我們肯定很快就沒了。”
“其實,連西歐那邊都有不少真的喜歡羅馬、乃至樂意拼命的人,但他們是沒法讓整個群體都這么投入的。個人愛好和生死相關之事如何能比呢大家的處境根本不一樣啊”郭康嘆了口氣。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最后的羅馬人一定是個漢人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