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父對郭康的分析非常贊賞,說他比自己當年強多了。那時候,會議,巴西爾問他的想法,結果他一句有用的都說不出來。大汗很是無語,還疑惑他們家的后人怎么成這樣了。要是郭康當時在場,肯定比他表現的好。
郭康一直覺得,義父太過贊他了。但想一想他所說的這些事,感覺也是沒辦法。
郭家的先祖郭蓋,后來的領頭人郭砥等,都是汗廷里“諸葛亮”似的人物。可以說,之前他家一向是以深謀遠慮、老成持重出名的。
結果突然出來個郭大俠,搞的大汗都受不住。估計巴西爾三世,當時滿腦子都是“我的文化顧問呢怎么成這樣了”
也是因為如此,郭大俠其實很重視“文化人”,對于家族,他一輩子的理想,就是家里能再出來個郭蓋那樣有文化有謀略的人。
郭康自己,其實是沒什么信心的。他覺得,自己那點“穿越者加成”過于偏科,文化水平和智力,在這兒其實也算不出眾被義母戲弄的時候,他的表現也不比憨厚的老爹好多少。
總不能說,比脫歡他們的腦子轉得快,就算有文化吧那這要求也太低了
但是,對于郭大俠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他只對郭康的練功有要求,其他的事兒基本一概不約束。對于郭康搞器械、蒸汽之類,也覺得這是好事。
在義父的思維里,沒文化的人搞其他亂七八糟的研究,叫不務正業但他家康兒,起碼是和岳父、夫人一個等級的文化人,搞些神學研究,那叫雅興。而且,他這么聰明,說不定還真的能有用呢
實際,郭康的姐姐郭破奴,才更像父親。她也是那種心思比較質樸,但就是很能打的人。可惜的是,郭大俠沒多少追求孩子“類己”的情懷,反而天天想著要有文化。
郭康甚至懷疑過,姐姐跟他的矛盾,是不是就這么來的。
他倒是對這些人沒什么成見。對紫帳汗國來說,能打是一切的根基,要是活都活不下來,也沒什么文化可言了。
“安答戰爭”最后的解決,也和巴西爾說的一樣,依靠的是絕對的武力。
得益于之前的充分準備,從大都和新羅馬尼亞出發的大軍,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徹底摧毀了烏合云集的貴族聯軍。
汗廷眾人認為,太后面對的波斯難題,最終還是需要羅馬解法。巴西爾有計劃地用極其殘的方式,處置這些背叛了誓言的前“安答”們。參與叛亂的貴族,都被倒掛著,用石頭懸頸的方式勒死。
他們的家族里,所有高于車輪的人,都被宣布為有罪,按照紫帳國教、拜帝教的教義,釘死在十字架。
汗廷認為,這些人再次犯下的罪孽,讓曾經為他們贖罪的天兄白死了一次。所以,他們必須用同樣的方式,以自己的血洗刷罪惡,才能被天兄原諒。
戰后,軍團士兵們在前往貝爾格萊德的大道,豎起了千座十字架,讓周圍的人震撼不已。這些遺跡,直到郭康幾年前,被義父帶著四處旅行時,還能看到。